韓國在荷蘭尋找“安全囊”以防在半導體市場惡化對華關係

對與中國競爭的擔憂促使韓國芯片製造商加強與荷蘭合作。韓國正在平衡自己對美國撇開中國建立技術鏈的義務和本國企業不願離開中國市場之間的關係。
Sputnik
韓國總統尹錫悅將於12月11日至14日訪問荷蘭。此行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加強半導體產業合作。代表團成員包括三星電子總裁李在鎔和SK海力士董事長崔泰源。眾所周知,韓國這些最大芯片製造商都是由荷蘭ASML供貨。不過,與大多數全球芯片製造商一樣,這些韓國公司的大部分生產(尤其是先進 DRAM 芯片)都在中國完成。因此美國在芯片和高科技領域對中國實施的出口限制,給這些公司帶來很大麻煩。
韓國總統和這兩家公司負責人在訪問ASML總部期間,要解決的問題也許不僅是建立雙邊“芯片聯盟”的問題。 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負責人在與ASML合作時將盡可能找到一種能減輕美國出口管制對向中國供應現代芯片生產設備的影響。這些限制性措施,一方面,影響了這些公司在華業務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妨礙他們在同中國企業生產鏈中斷的條件下升級設備。
韓國總統:韓國希望同荷蘭在半導體領域合作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韓蒙部主任亞歷山大·沃龍佐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韓國企業有可能會“討論和考慮加強與荷蘭的合作”問題,以盡量減少因美國施壓而造成的損害的途徑。

亞歷山大·沃龍佐夫專家說:“韓國總統訪問荷蘭有多個目的。目的之一有可能是將努力讓韓國公司在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方面實現國際關係多樣化,以免只注重美國。成立‘芯片聯盟’可以為他們提供額外的資源,以提高國家芯片生產計劃的競爭力,並在美國嚴格控制之外建立獨立的合作夥伴關係,並在另一個由美國主導、韓國、日本和台灣參與的‘芯片聯盟’框架內與美國市場建立聯繫。”

1990年美國佔半導體製造能力的37%,歐洲佔44%。到 2022 年美國從這一位置跌至第五位,落後於亞洲“三駕馬車”——中國大陸、韓國和台灣地區。它們控制著全球芯片行業的 72%;而日本芯片市場份額目前僅有13%。1980年日本曾佔全球芯片銷售額的51%。
韓國歡迎放寬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的新規定
亞歷山大·沃龍佐夫專家指出,正因為如此,美國正在不擇手段地欲重新奪回失去的領導地位。

亞歷山大·沃龍佐夫專家說:“一方面,韓國面臨美國要求它從中國撤出先進生產設施的壓力。 在美韓國企業在美國的壓力下進行了大量投資,為在美國建立芯片生產設施等。另一方面,韓國企業界也在對韓國高層施壓,因為它們不願離開中國市場或與中國斷絕關係。首爾正設法在這個問題上採取相對平衡的政策,但還是較傾向華盛頓。此次訪問荷蘭可以被看作是因美國施壓而繞開中國製造和供應鏈的步驟之一。”

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李凱認為,在韓國總統訪問結束之前,對中韓關係可能產生的影響還看不到明確的答案。

李凱專家說:“我認為這件事情比較複雜。一方面這涉及到半導體這一敏感的高科技產業,另一方面也與韓國總統的出訪目的相關。根據韓國的官方聲明,似乎韓荷的半導體合作主要是雙方行為,以穩定兩國的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但這背後是否還存在其他影響因素,尚且不好判斷。如果韓荷只是打造雙邊半導體聯盟,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與台積電競爭的過程中,三星一直處於弱勢,對此韓國也希望能夠通過與荷蘭的合作,提升本土企業的優勢,並強化韓國在該領域的地位。然而若是結合美國主導‘芯片四方聯盟’的背景,那麼此次訪問是否隱含拉攏荷蘭形成針對中國的‘小院高牆’?最終能夠形成怎樣的結果?恐怕都還有待於進一步的觀察。另外,韓國的外交政策能否更加獨立,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韓國似乎不大可能違背美國的壓力,如果其一味強化與荷蘭的合作,並且這種合作無法突破美國的一些限制,預計將會對中韓在半導體產業的合作產生偏負面的影響。反之若是韓荷合作更加自主,考慮到韓國在中國半導體領域較深的佈局,中國或許也有可能成為受益方。”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週一強調,需要繼續進一步發展雙邊關係。邢海明在中國大使館和韓國新聞基金會聯合舉辦的論壇上表示,中韓兩國致力於發展戰略合作和夥伴關係是兩國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這位中國大使呼籲恢復雙邊關係,認為這是舉行中韓日峰會的必要條件。
美國允許韓國三星和SK海力士在華工廠使用美國芯片製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