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所長說:“經濟走廊實際上是通過打造交通聯通,以‘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基礎,開展項目合作、貿易往來、人文交流等多領域合作,進而實現沿途經濟體聯動發展效益。‘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國改革開放後修路致富的實踐經驗,應該說基礎設施建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斯里蘭卡地理位置特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此前中國幫助斯里蘭卡修建了多個港口,推動了斯里蘭卡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特別是解決了就業問題。如果今後中緬經濟走廊能夠延伸至斯里蘭卡,長遠來看具有更重大的意義。因為這是從‘陸上絲綢之路’延伸到‘海上絲綢之路’,然後跨越海洋再連接到下一個‘陸上絲綢之路’,能夠很好地帶動經濟走廊的聯動發展效益,中國、緬甸和斯里蘭卡將能夠形成三方交通線,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循環流動,帶動經濟走廊沿線的經濟活力。實際上關注本國經濟發展利益的地區國家,也期待經濟走廊給沿線帶來的經濟活力。如果中緬經濟走廊發展順利,未來也有繼續延伸至其他南亞國家的可能性,比如主張與中國經濟合作的馬爾代夫。另外,經濟走廊的延伸或還能發揮溢出效應,帶動中老鐵路、中泰鐵路、中巴經濟走廊參與到與中緬經濟走廊的多走廊經濟聯動中。尤其是在沙特參與投資中巴經濟走廊的背景下,還有可能促進與中東地區國家的經貿往來,形成互利多贏的局面。”
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專家說:“直接讓中國公司參與非常正確,否則斯國將不得不求助其他能源生產商和供應商。而這些供應鏈目前並不完全可靠和穩定。例如,從其他供應商進口石油可能會因購買石油所用貨幣的匯率上漲而增加難度,這將使國際收支惡化。與中國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將增加斯里蘭卡的國內生產總值並改善其能源和經濟安全,因為國內生產可以增強本國經濟地位,並使其能夠克服斯里蘭卡近年來遭遇的經濟困難。考慮到斯國不景氣的經濟形勢,我認為加工廠的規模設計應滿足國內需求,並將大部分產品出口到國外。這將增強斯國出口能力,改善國際收支,從而加強其經濟地位。這可使斯國用出口收入購買本國未來發展所需的產品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