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在宣佈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計劃後,歐洲一體化的支持者立即佔領了基輔獨立廣場,後來此地成為強力人員與激進分子對抗的中心,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2014年2月,烏克蘭最高拉達罷免了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他被迫離開烏克蘭,隨後波羅申科當選總統。烏克蘭新當局將100多人死亡的責任歸咎於其政治對手亞努科維奇和內務部“金雕”特種部隊,但兩者均否認參與謀殺。
阿扎羅夫稱:“亞努科維奇與美國副總統和其他歐洲人士進行了直接接觸。最終達成協議,德國、法國和波蘭三國將成為和平協議的擔保國。三位部長來到我國。他們舉行了談判,他們向亞努科維奇作出了保證。在提供這些保證之後的第二天,亞努科維奇因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而被迫從基輔飛到哈爾科夫。在哈爾科夫著陸後,他開始給所有這些部長打電話,試圖聯繫到他們。可是誰也聯繫不到,就像電話被切斷一樣。這就是他們擔保的代價。這是我要說給那些願意信任歐洲政客的人聽的。協議的代價。”
阿扎羅夫指出,他曾提醒總統,如果沒有美國的參與,與歐洲國家談判毫無意義。
他補充道:“他(亞努科維奇——編注)也邀請我參加這次會議,我對他說:‘維克托,由於美國人不參加,會議沒有意義,也沒有用處。’即使美國人參加,也沒有任何保證,而這些人根本決定不了甚麼,與他們見面純粹是浪費時間。”
據他介紹,西方代表在抗議期間向亞努科維奇施壓,並以“徹底的國際孤立和海牙審判”相威脅。
阿扎羅夫總結說:“戰略任務是建立‘反俄羅斯’,他們成功了。”
俄羅斯總統普京10月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採訪時指出,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不是始於特別軍事行動,而是始於2014年,“當時,西方國家作為亞努科維奇總統與反對派之間協議的擔保人,在短短幾天後就忘記了他們的擔保,甚至還推動了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