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專家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也指出了這次會議的國際意義。阿列克謝·馬斯洛夫院長說:“這對世界有益不言而喻,因為中美對抗不僅對貿易關係會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最重要的是給安全造成負面影響,不僅在軍事方面,還包括在人道主義方面,兩國間的合作極其重要。從會談過程來看屬於雙贏。拜登也證實,重要的是雙方都希望防止台海發生任何衝突,這意味著在亞洲不會展開軍事行動,這至少會馬上提高整個世界體系的穩定性。”
阿列克謝·馬斯洛夫院長說:“無論是最近一個時期還是在APEC峰會上,習近平對美國的立場總體來說都相當強硬,中國正在努力與美國就重要問題達成一致,過去幾年習近平的立場幾乎沒有改變。這方面習近平盡量不觸及國際政治問題,只談雙邊關係。 當然他是在維護中國的利益。不過,就對一些產品取消限制等方面沒有取得任何重大進展。總的來說,進展不大,還不能說兩國已經解決了方方面面的問題,但至少走上瞭解決衝突的道路。
但他同時指出,中國領導人制定的中美關係“五根支柱”證明,中國會不顧美國的壓力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阿列克謝·馬斯洛夫院長接著說:“美國人很可能理解不了‘五根支柱’的本質。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是美國人根本不想考慮中國的提法,也不能真正理解中國政策的本質,他們僅從自己的術語和觀念的角度對其做出評估。雙邊關係的主要問題是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嚴重誤解,但中國肯定要一遍又一遍地宣講,習近平就是這麼做的。 此外中國也沒有按照美國的要求設法將自己對中美關係的看法轉換成美國的術語。中國有自己獨立的政治文化,必須從這個角度來評估與美國關係的有效性。近兩年來,中國外交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僅變得更加自信,也展示捍衛國家利益的能力。讓美國人和全世界感到驚訝的是,中國始終堅定地捍衛自身利益。此次習近平的發言措辭雖然對美國來說相當嚴厲,但卻不具有攻擊性。儘管美國一直以來針對中國的言論相當激進,但中國從未把自己降低到對拜登或任何美國外交官進行人身侮辱的程度。”
鄭安光專家說:“雙邊關係從前期的低點動蕩逐步開始回升。我認為此次元首會晤的主要成果有三個方面:第一,擴大人文交流。因為人文交流不僅是兩國關係的重要基礎之一,也是提升兩國互信程度的重要平台;第二,恢復兩軍溝通對話。當前中美都是重要的軍事大國,雙方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在亞太地區的活動範圍都比較接近,因此恢復兩軍交流有利於管控分歧,避免發生誤判,維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第三,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雖然人工智能特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是科技的巨大進步,但同時也對當代國際關係、地緣政治乃至軍事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中美兩國如何共同推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運用,並在全球範圍內加強對技術的管控和治理,避免出現技術濫用,可以說既是我們應對挑戰的必經之路,也是兩國承擔大國責任的重要體現。另外,應對氣候變化也是中美比較容易達成一致、形成合作的一個重要領域。當前兩國都公佈了自己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綱領,實際上早在2014年,中美就已達成《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從這一角度看,兩國在該領域還有廣闊的合作空間。特別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即將召開,中美通過兩國元首會談,或能更好地引領COP28達成更豐富、更有效、更切實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