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之間正在進行的戰爭,恰逢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又稱第四次阿以戰爭)50週年。在這場戰爭中,敘利亞和埃及試圖收復在之前與以色列的衝突中失去的領土。
自成立以來,以色列一直為其生存權而戰,與多個阿拉伯鄰國(敘利亞、埃及、約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進行戰爭和領土爭端。過去幾年來,其中一些爭端已經解決,為2020年的亞伯拉罕協議打開了大門,許多穆斯林國家在外交上承認了以色列。
阿以戰爭:猶太國家如何形成
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對抗在這個猶太國家的歷史之初就開始了。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將巴勒斯坦劃分為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決議。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接受了聯合國大會的決定,而該地區的阿拉伯居民和阿拉伯代表團拒絕了這一決定。該計劃沒有得到實施,巴勒斯坦阿拉伯國家也沒有建立。
在1947年9月關於兩個國家解決方案的辯論中,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主要部族代表組成的阿拉伯高級委員會(AHC)認為猶太人沒有任何法律或道德權利在該地區建立自己的國家,因此阿拉伯的方針並非完全不可預見。阿拉伯委員會建議在整個巴勒斯坦領土上建立一個單一的阿拉伯國家,並補充說,包括猶太人在內的少數民族的權利將得到尊重。
1948年5月14日,猶太機構負責人大衛·本-古里安宣佈成立以色列國,並很快得到美國和蘇聯的承認。然而,在幾天之內,埃及、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和約旦襲擊了一個新成立的國家,以支持巴勒斯坦人的事業。
在激烈的戰爭之後,以色列設法將其最初的領土擴大到英國巴勒斯坦前托管的77%,而約旦佔領了西岸,埃及佔領了加沙,敘利亞加強了戈蘭高地以瞄准以色列領土。
在1967年的六日戰爭中,在敘利亞空襲以色列村莊和埃及從西奈半島驅逐聯合國維和部隊之前,猶太軍隊成功地將敘利亞軍隊趕出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戈蘭高地,從埃及手中奪取了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從約旦手中奪取了西岸。最重要的是,以色列完全控制了耶路撒冷。
1967年6月7日,在為期六天的以色列戰爭中,以色列入侵西奈半島期間,一排以色列裝甲車穿過埃及西奈半島南部
在衝突之後,聯合國呼籲交戰各方放棄交戰,並指出有必要解決難民問題,因為阿以敵對行動導致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據估計,僅六天戰爭就導致50萬平民逃離。
1973年10月6日,敘利亞和埃及同時襲擊以色列,這場戰爭現在被稱為贖罪日戰爭。阿拉伯國家沒能設法歸還失去的領土或取得任何領土,但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場衝突是交戰各方開始尋求妥協解決方案以擺脫暴力惡性循環的關鍵點。
1973年10月,贖罪日戰爭期間,以色列國防軍馬加奇主戰坦克,美國M60巴頓的升級版,穿越西奈半島向蘇伊士運河前進
以色列-阿拉伯和平進程是如何開始的
國際社會密切注視著巴勒斯坦局勢的發展。聯合國第242號決議(1967年11月)敦促以色列從“被佔領土”撤出,並呼籲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並與以色列和平共處。
埃及成為第一個對聯合國安理會的呼籲表示同情的國家。除此之外,這個北非國家還想要回西奈半島。最終,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在美國的斡旋下於1978年9月17日簽署了《戴維營協議》。
根據“中東和平框架”,雙方同意確保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實行自治的進程,並為以色列和其它鄰國之間的和平條約建立框架。1979年3月,以色列和埃及簽署了一項和平條約,導致以色列從西奈撤軍,開羅向以色列船隻開放蘇伊士運河。
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 (左)、美國總統吉米·卡特(中)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 (右)
© AFP 2023
1979年3月26日,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在白宮北草坪上完成了埃及和以色列和平條約的簽字儀式。1979年3月26日,當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與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在白宮草坪上握手時,普通以色列人不僅看到了與最大鄰國的戰爭結束,而且看到了與鄰國建立友好關係的希望。
儘管埃及因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而立即遭到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排斥,但這一舉動成為阿拉伯-以色列關係的分水嶺。
儘管如此,1982年,以色列從西奈撤軍僅僅六周後,又發現自己陷入了與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戰爭。特拉維夫開始與當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所在的黎巴嫩開戰。巴解組織成立於1964年,它呼籲“結束以色列國,讓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園,在整個巴勒斯坦建立一個單一的民主國家”。在貝魯特被圍困之後,以色列軍隊於1982年將巴解組織驅逐出黎巴嫩,並於1985年從該國撤軍,並於2000年完成撤軍。
巴解組織代表團對蘇聯進行正式訪問
© Sputnik / Runov
兩年後的1987年,以色列和約旦開始就和平條約進行秘密談判;1988年,約旦宣佈放棄對以色列控制的約旦河西岸的主權要求。
1994年10月26日,約旦和以色列簽署了和平條約。在某種程度上,1973年的《奧斯陸協議》促成了該協議的達成,該協議為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創造了先決條件。1973年的協議成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一個突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承認以色列; 特拉維夫不再認為巴解組織是恐怖主義實體。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於1994年,巴解組織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1996年,巴勒斯坦人舉行了第一次選舉。亞西爾·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
在白宮草坪上,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與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左)和巴解組織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右)共同主持了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和平協議的儀式
© AFP 2023 / J. DAVID AKE
以色列尚未解決領土爭端
然而,阿以和平進程已證明是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
2000年,以色列和黎巴嫩商定了兩國之間的分界線,即所謂的“藍線”。2006年,特拉維夫被黎巴嫩什葉派武裝組織真主黨(Hezbollah)拖入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持續了34天)。
2006年戰爭的遺留問題是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間關於蓋傑爾(Al-Ghajar)的邊界爭端。是戈蘭高地附近的一個村莊,真主黨在捨巴(Shebaa)農場部署了帳篷。
同樣,以色列在六日戰爭期間從敘利亞手中奪取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的緊張局勢仍在持續發酵。嚴格來說,以色列和敘利亞自1948年以來一直處於戰爭狀態。
另一個開放性傷口是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持續不斷的領土爭端。根據兩個國家的解決方案,東耶路撒冷、西岸和加沙地帶組成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2005年,以色列從加沙地帶撤出。
然而,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任期內,這一進程出現了潛在的挫折。根據中東觀察人士的說法,特朗普政府在促成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巴林、蘇丹和摩洛哥與以色列國家關係正常化的歷史性亞伯拉罕協議的同時,通過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批准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存在,並將戈蘭高地命名為猶太國家領土,使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進程(以及以色列-敘利亞和平解決方案)受到質疑。
俄羅斯認為,目前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衝突的根本原因是國際社會未能根據聯合國相關決議確保建立一個巴勒斯坦國。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稱,美國政府積極尋求“壟斷”巴以衝突的解決方案,但不是尋求妥協,而是推動自己的願景。
普京本週早些時候在加沙危機演變時表示:“不幸的是,我們看到中東局勢急劇升級。我想很多人會同意我的看法,這是美國在中東政策失敗的一個明顯例子,它試圖壟斷解決方案,但不幸的是,它並不關心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妥協方案,相反,它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及認為應該如何做。”
10月13日,俄羅斯總統明確表示,莫斯科準備幫助調解衝突,以防止加沙發生進一步的流血事件。
普京強調:“為了早日停火和穩定當地的情況,集體努力是非常必要的。我想強調的是,俄羅斯願意與所有具有建設性的夥伴進行協調。我們的信仰是,除了通過談判解決巴以衝突,沒有其它選擇。”
10月7日上午,以色列遭到來自加沙地帶前所未有的火箭彈襲擊,此為巴勒斯坦哈馬斯運動軍事部門宣佈對以色列採取的“薩克薩洪水”行動的一部分。在大規模火箭彈襲擊後,哈馬斯武裝人員滲透到以色列南部邊境地帶。作為回應,以色列國防軍對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發起"鐵劍"行動。襲擊發生後的幾天時間里,以軍控制了加沙地帶邊界附近的所有居民點,並開始對加沙地帶的目標,包括民用設施實施空襲。以色列還宣佈全面封鎖加沙地帶:停止供應水、食物、電力、藥品和燃料。
雙方平民死亡人數均超千人,數千名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受傷。據報道,有數名俄羅斯人以及其他國家公民失蹤和死亡。據不同消息來源,哈馬斯可能俘虜了大約150名以色列人。
俄羅斯外交部呼籲各方停火。俄羅斯總統普京認為,只有在聯合國安理會批准的"兩國方案"基礎上才有可能解決中東危機,該方案規定以1967年的邊界為基礎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
幾十年來,與領土利益相關的巴以衝突一直是該地區緊張局勢和武裝衝突的根源。1947年,在蘇聯的積極推動下,聯合國通過決議,規定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國家,但只建立了以色列國。以色列雖然聲稱同意“兩國方案”,但並未徹底讓出巴勒斯坦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