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最近刊文稱,中國外長王毅計劃訪美的主要目的是為兩國領導人未來會晤奠定基礎。當然現在還不清楚拜登和習近平會面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如果王毅訪美成行,可被看作對美國官員一系列訪華的回應。《外交政策》雜誌的文章作者認為,兩國都在試圖緩解兩國關係的緊張程度。有報道稱,華盛頓官員預計習近平將前往舊金山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 如果中國國家主席出訪,即使沒有官方宣佈會面,習近平和拜登也很有可能在峰會期間會晤。《外交政策》的文章指出,近幾個月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等美國高官陸續訪問了中國,與中國保持著接觸。包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在內的幾位美國參議員預計也將效仿這些高官前往中國。拜登政府總的來說還是試圖穩定與北京的關係,但美國國會對任何緩和美中關係的舉措都會感到不滿。國會山的鷹派似乎擔心台灣海峽可能出現軍事升級,儘管華盛頓也承認這只是一種可能的假設。《外交政策》的文章最後寫道,拜登政府在以某種方式強調華盛頓尋求降低與中國關係的風險,而不是完全斷絕與中國的關係。
不過,美國官員的言行也常常相互矛盾。例如,財長耶倫在訪華期間曾向中國合作夥伴保證,美國仍然致力於保持建設性的關係與合作。但回到華盛頓後財長就改變了自己言論的實質。 據路透社報道,耶倫現在則稱,美國的供應鏈,尤其是在清潔能源領域,已經變得過度依賴中國,需要實現供應商多元化。她說,雖然她不是工業主義的支持者,但她仍然認為,當其他國家通過巨額政府補貼創建半導體產業時,美國已經無視過久。在她看來,如果美國不能打造自己強大的半導體行業,國家將面臨安全問題。耶倫認為,《芯片和科學法案》將有助於扭轉這一趨勢。路透社最後稱,美國財長警告,不應僅僅出於短期經濟收益的考慮而放棄自己的半導體生產。
目前美國半導體領域正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設法通過補貼來維持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又通過恐嚇競爭對手。據The Register報道,美國打算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半導體技術出口的限制措施。文章寫道,規模空前的限制性措施已經實施了一年。但現在華盛頓最終將堵塞所有“漏洞”,並將自己的限制性措施與包括荷蘭和日本在內的美國盟友採取的措施保持一致。其中這些措施應包括禁止向中國出口光刻設備以及其他與人工智能發展有關的技術。要知道,荷蘭不僅擴大了超深紫外(EUV)光刻設備的出口限制,而且還擴大了深紫外(DUV)光刻設備的出口限制。這有可能會阻礙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掌握著7納米及以下工藝技術的芯片生產技術,但中國在全球生產鏈中的份額不會超過2%。此外全球科技公司正將業務重心從中國轉向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和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將逐漸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The Register報道稱,日本也正成為加大半導體投資力度的國家:有報道稱台積電最早將於本月開始在日本的新芯片工廠安裝設備,工廠將於 2024 年第一季度投入運營。
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稱,中國電動汽車將超越歐洲競爭對手。文章指出,過去十年該行業的大規模投資導致了嚴重失衡和生產過剩。中美地緣政治緊張使得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愈發睏難。結果歐洲成了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尋求新市場的重要目標。這進而加劇了歐洲製造商的競爭環境。目前中國出口的汽車幾乎有一半銷往歐洲。去年這個數字增加約60%。其中約三分之二是電池電動汽車。過去 歐洲向中國出口的汽車一直遠遠多於進口。但向電動汽車的轉變導致了消費者偏好的變化。中國消費者也開始喜歡國產品牌。國內新登記電動汽車中,國產品牌佔80%。歐洲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競爭感到擔憂是可以理解的。歐盟委員會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調查結果可能是徵收反補貼稅。短期來看,這樣做會降低他們在歐洲的競爭力,進而阻礙中美以外最大汽車市場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可能的關稅是否能阻止中國製造商還令人懷疑。未來電動汽車只會變得更便宜。中國人在這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首先,中國生產過剩,企業會千方百計拓展海外市場。其次,人民幣貶值會給出口商帶來優勢。最後,稀土金屬價格下跌導致電動汽車主要部件電池的生產成本降低。當產品價格非常低時,關稅的影響就變得非常有限了。過去八年里中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大約下降了一半。相反,在歐洲其價格卻上漲了。到2030年歐盟計劃讓至少3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去年約為300萬輛)。這將推動歐洲大眾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雖然關稅可以讓歐洲贏得一些時間,但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的那樣,未來歐洲電動汽車製造商應在價格和技術上更具競爭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