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政府正在開展對中國管轄海域內的海洋輻射環境監測,請問中方甚麼時候可以發表相關數據?
發言人表示,開展海洋環境輻射監測,對日本的水產品進口採取緊急措施,加大海洋水產品核污染風險的監測力度,這些都是中國政府為應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維護國家利益和公眾權益的正當合理舉措。
汪文斌指出:“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長達數10年,能否真正處理達標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我要強調的是,中國政府有能力有決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民眾健康,保護海洋漁業健康發展。”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受地震、海嘯雙重影響,福島第一核電站大量放射性物質洩漏。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核污水經過濾並稀釋後排放入海。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將在2023年夏天正式開啓福島核污水排放。但這一決定遭到國際社會廣泛質疑和反對,在日本國內也引發強烈擔憂。
2023年8月24日,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傾倒以前用於冷卻反應堆、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水,然後在ALPS系統中進行處理。該系統可以清除水體中62種放射性核素,氚除外。氚帶有放射性,一旦進入機體內部則會有危險。
中國海關總署8月24日宣佈,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