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期間在北京舉行了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雙方圍繞宏觀經濟、貿易與投資、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合作四個專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商務部指出,此次討論“務實、坦誠、富有成效”。
雙方同意加強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挑戰。中歐同意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反對“脫鈎斷鏈”,擴大農產品貿易,並承諾為對方企業提供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歐盟委員會援引東布羅夫斯基斯的話稱,在解決一些市場准入問題方面取得進展。雙方還就建立出口管制領域對話機制、成立新的金融工作組以及恢復宏觀經濟對話等問題達成一致。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第十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順利舉行。王志民所長說:
“雙方達成一系列互利共贏的成果和共識,我認為對於今後中歐經貿關係的發展具有建設性意義。因為發生貿易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這些通過對話協商和談判是可以解決的。定期保持溝通也是制度性的安排,有利於雙方及時交流解決出現的問題。另外,此次對話也相當於對中歐經貿關係的下一髮展階段做了基本定調。從經濟角度來看,中歐經濟互補性強,合作領域廣。從宏觀政治層面來看,中歐都主張多極化,中方希望歐盟作為世界重要的一極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另外在文化層面,中歐也都走在文明發展的前列,主張文明的多樣性。應該說在多方面中歐都有很多可以交流的內容,若能彼此互學互鑒將能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此次中歐對話的議題之一是歐盟關於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的政策。在聯合發佈會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表示,中方再次對歐盟擬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表示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
王志民專家就此評論道,實際上中國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早已停止。王志民專家說:
“不可否認,交流的過程可能也存在很多問題。當前歐洲國家不適應中國的快速發展,一方面這給歐洲提供了很多機遇,另一方面也使他們產生了競爭感。比如近日備受關注的 ‘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啓動反補貼調查’ 一事,對此中方就表達了強烈不滿。當然歐盟內部由於利益的不同,成員國間也存在分歧。比如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法國就格外賣力。日前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也與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了電話,表示希望法方為妥善處理有關反補貼調查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作為汽車工業大國的德國則持反對意見,認為這項調查將損害德國經濟。”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社會政治研究部首席研究員、政治學博士鮑里斯·古謝列托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此次北京對話對於中歐關係的未來非常重要。此次訪問表明,對歐盟來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經貿伙伴,失去這個夥伴將產生嚴重後果。鮑里斯·古謝列托夫專家說:
“就政治意義而言,對話是有益的。此次訪問表明,歐洲人對中國非常感興趣,並不打算與中國分離。他們清楚這是一個複雜而不簡單的夥伴,並將繼續奉行經貿平等關係的政策。另一方面,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否則可能會出現麻煩,即使不能導致關係破裂,也會讓其惡化。”
鮑里斯·古謝列托夫表示,此次經貿對話是否奏效要看雙方能否真正落實所達成的一致。鮑里斯·古謝列托夫接著說:
“東布羅夫斯基斯是想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為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他說,歐盟可以選擇一條讓中歐逐漸疏遠的道路,也可以選擇一條讓中歐走得更近的道路。歐洲人清楚中國作為貿易夥伴的重要性,但他們也知道中國一向堅決捍衛自身利益,是一個很難對付的談判對手。由於情況如此複雜,歐洲人也想表現出一定的強硬。如果在執行協議方面不妥協,歐洲人可能會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他們將引入高關稅來消除貿易不平衡。這必然導致中國的反制。現在很難預測這種雙方都不希望出現的升級能否會避免,但人們還抱有希望取得積極成果的心態。”
從中國商務部瞭解到,中國願充分利用中歐貿易投資政策對話、中歐經貿工作組等對話機制。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歐同意進一步擴大金融領域開放,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投資對方市場。中歐雙方加強金融領域的合作工作將由一個新成立的副部級金融工作組負責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