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主任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在接受“商業在線”採訪時指出了與中國國際政治相關的最緊迫問題。他說,習近平時代是中國在全球重新定位的開始,不僅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強,也推出了自己的全球發展理念。 這位俄羅斯東方學家認為,俄中將如何在這個方向合作是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對通過與美國對話形成新的世界秩序已經不抱任何希望,因為美國的全球願景不再能讓太多的國家滿意。正因為如此,當西方試圖通過去全球化來維持自身主導地位時,俄羅斯和中國則面臨著擴大旨在尋找共同計劃、共同未來道路的合作議程。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自身,也是為了共同打造新的全球化。美中對抗誰能獲勝,將取決於誰給世界提出的議程更具吸引力。許多發展中國家已經意識到,西方已經失去了與它們合作的興趣,只想著為對抗新的權力中心和新的世界秩序而拉攏他國。而中國主張的全球化願景現在對他們來說更具吸引力。美國除了給中國製造新的麻煩,再無任何其他辦法。不過,台灣問題仍是最大的危險: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力讓其可以以此作為把中國拖入衝突的最後手段。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專家認為,許多事情將取決於台灣海峽形勢今後的走向。
《Vedomosti》的文章稱,俄羅斯成功地將能源原材料供應轉向東方,並成為中國的主要石油供應國。據中國海關統計,自2023年初以來俄羅斯對華石油供應規模增加四分之一以上(25.2%),突破6060萬噸大關。俄羅斯在對華石油出口中佔據領先地位,已超過沙特阿拉伯。天然氣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1月份俄羅斯成為對華天然氣供應的領跑者(27億立方米)。預計到2030年僅對華供應量就將達到2021年歐盟國家接收規模的65%。成功轉向東方是通過增加投資等因素實現的。能源發展基金主任謝爾蓋·皮金表示,在對俄羅斯實施限制的條件下,投資的作用明顯增強。國家能源安全基金分析師伊戈爾·尤什科夫認為,制裁並不是放棄歐洲市場的主要原因,而只是加速了現有的趨勢。根據到2035年的能源戰略,俄羅斯將建立石油和天然氣礦產資源中心和石化聯合體,並建成向亞太國家出口能源資源的運輸和相關基礎設施。 伊戈爾·尤什科夫指出,對俄羅斯來說,與東方進口商的合作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他預計這一戰略會長期堅持下去。
美國打算重返中亞,這是拜登不久前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領導人以C5+1形式會晤的結果之一。 《獨立報》的文章指出,華盛頓的主要目的是對抗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對該地區的影響。隸屬俄羅斯外交部的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歷史科學博士、首席研究員亞歷山大·克尼亞澤夫指出,將“C5+1”模式轉移到總統級別,是為了強調中亞對美國有多麼重要,同時也表明華盛頓對該地區是關注的。這位俄羅斯專家寫道,對抗俄羅斯、中國和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可以且應當從不同的方面考慮。美國在某些方面可能擁有相對較強的地位,包括在軍事領域:現在的合作是通過吸引中亞國家軍方參與美國和北約的各種計劃、利用地區個別基礎設施、使用區域個別基礎設施、通過美國那些本質上為雙重用途的物流公司的活動來實現的。美國區域政策的最薄弱的地方似乎是它在經濟、金融、貿易和跨境通訊領域的行動。亞歷山大·克尼亞澤夫強調,該地區國家與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合作所帶來的實際利益無法與美國及其盟國的承諾相比。在他看來,美國的任何項目都無法取代中俄貿易和投資重要項目。
俄羅斯鐵路 Partner.Ru 通訊社報道稱,中國將滿足俄羅斯的造船需求。在聖彼得堡舉行的“涅瓦-2023”國際展覽會上傳來了中國將參與海運和河運糧食運輸船建造的消息。“蓮花”經濟特區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安德烈·納利莫夫表示,這並非兩國合作的新領域。 該經濟特區包括一家由在俄中方建造的造船廠。“船舶出口”公司總經理維克多·羅金證實了中國有意為俄羅斯建造船舶的消息。現在已有40多家俄羅斯造船廠和設計局與中方開展合作。根據工貿部調整後的計劃,到2035年俄羅斯將建造985艘船舶,總投資額為550億美元。總的來說,俄羅斯船舶進口設備供貨規模可達140億美元。根據船舶類型及其設計特點,船舶設備的成本有可能高達70%。 維克多·羅金表示,俄羅斯對中國造船企業也非常感興趣,因為俄羅斯需要各種船隊——油輪、客船、乾貨船和各種級別的漁船。來自中國的江海船舶的交付工作已經開始。維克多·羅金指出,中國可能會收到更大份額的俄羅斯訂單。其中包括直接向俄羅斯造船廠交付船舶和對俄羅斯建造的船舶進行維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俄羅斯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