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40歲男子辭去上海月薪2萬的工作,在家當“全職兒子”,父母每月“開工資”5500元的報道引起大眾關注。隨後,“25歲女孩做全職兒女每月領4千生活費”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隨著媒體報道的增多,“全職兒女是甚麼意思”“全職兒女是變相啃老嗎?”“退回家的全職兒女們”等討論引發熱議。網友意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這是回避工作壓力和變相“啃老”;另一派則認為,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當“全職兒女”既可以在家照顧父母,還能避免在外奔波,一舉兩得。
微博用戶“二環線高架橋的每一天”說:“不差錢的家庭完全可以,父母也多份陪伴。”
微博用戶“圍脖上的彌灬生”說:“這辦法挺好,獨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是需要有人照顧,這樣兩不耽誤,年輕人也沒有那麼大的壓力,多幸福的生活。”
微博用戶“錄再合方”說:“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只要沒給他人增加負擔,也沒甚麼好說的。”
但微博用戶“-螢火一號-”並不贊同這種做法:“我好奇,這麼做的人等父母百年之後,或者父母也沒錢了,他打算怎麼辦?社會技能沒有、經驗沒有,靠啥為生?”
微博用戶“咕嚕嚕Fayewong”也表示不能接受,“如果父母哪天不在了,工作空窗期太久恐怕也很難再就業。”
在中國的社交平台豆瓣上,“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組目前已累積了近4500名成員。在小組討論中,人們分享自己成為“全職兒女”的原因,有人從中找到樂趣,也有人是因為找不到滿意的工作而不得不成為“全職兒女”。 2023年6月,中國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1.3%。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李長安教授認為,出現“全職兒女”現象的原因複雜,涵蓋社會和個人層面。
他說: “從社會角度來看,年輕人面臨著較大的就業壓力,在勞動力市場上競爭力不足,因此一部分人選擇回歸家庭,以照顧父母的方式獲取一定報酬。從個人角度來看,也有可能是為了對父母盡孝,照顧、陪伴父母。”
專家認為,對待“全職兒女”需要區分看待。如果是為未來更好的發展做準備,比如考研或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這可以理解。然而,如果沒有做好合理的規劃,這種做法可能存在風險。
談及不鼓勵年輕人長久地當“全職兒女”的原因時,李長安教授表示,關鍵是對年輕人未來的職業發展會形成一定阻礙。
他說:“當父母健在的時候,這種方式可能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當父母過世後,個人的發展將因此受到較大的限制,這實際上變成了一種‘啃老’。”
李長安教授還強調,"全職兒女"模式對父母的經濟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有條件的父母可以以這種方式為子女提供一定程度的經濟支持,但對於農村地區或中低收入家庭來說,這可能是較重的負擔。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發起了一項關於“全職兒女是否算啃老”的投票活動,其中近8000名參與者中,僅約23%的人認為“這本質上算是啃老”。約30%的參與者認為這不算啃老,因為雇傭保姆或護工的成本也很高。而更多的人則表示,只要父母和子女願意就行。
此外,在中國媒體《都市快報》發起的微博投票中,近40%的人認為“全職兒女”是一種不錯的做法,因為父母需要陪伴。而另外60%的參與者則認為這不是長遠之計,最終可能會導致失去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