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報告:“最近未來,海上風電裝機數量增加將相對緩慢,原因是北海已成型市場的活力下降,同時,也與目前複雜市場條件有關。”分析師們還得出結論,歐洲很難在未來10年內重拾自己全球海上風能最大市場的位置。
瑞典大瀑布電力公司(Vattenfall)於7月份暫停在英國東海岸新建大型海上風電站計劃,認為支出不斷增長,此類項目已不再具有生命力。
縱觀以上原因可預計,未來一些年中,歐洲海上風電裝機功率增長將比此前預期下降。而亞太地區則相反,其功率將增長。同時,增長點將主要來源於中國,增量將達84%。全球風能理事會強調,針對海上風電項目,中國控制著約70%的關鍵組件。
東京向太平洋排放放射性水後,中國反日情緒增長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華爾街日報》對此進行了報道。該報提醒道,中國在東京排放福島污染水後禁止從日本進口海產品。政府之間的爭執,擴散到商界、學校和超市。
社交網絡使用者們交換看法,應避免哪些日本化妝品。其中一位博主宣佈,將不再接受日本化妝品牌的贊助。一女生展示了退回資生堂產品的截圖,並寫道:“不要購買,不要購買,將所有的都退回!”日本著名化妝品公司資生堂宣佈,將跟蹤局勢。公司代表強調,他們生產商品時沒使用海水。暫時,衝突局面還未達到2012年的程度,當時,在中日東海島嶼爭議背景下,全國範圍內都在攻擊日本商店、毀掉日本汽車,資生堂也未幸免。
週一,中國外交部代表宣佈,北京根據法律為在中國的外國人的安全提供保障。他指出,日本應停止排放廢水,考慮鄰國的合理擔憂。在中國,很多日本餐廳也強調沒使用日本產品。其中,北京一高檔飯店在社交網絡上寫道,“珍視質量”,堅決拒絕從日本進口的配料。《華爾街日報》寫道。
美國近五年來極力減少在電腦微處理器、太陽能板和各種消費品方面對中國的依賴。但《紐約時報》注意到,儘管政治家、大集團公司負責人在中斷與中國的聯繫,但現實與這些規劃卻相距甚遠。世界大經濟體一如既往相互交織,中國商品通過其它國家進入美國。
分析家們的結論表明,儘管全球貿易模式已經發生變化,但美國的供應鏈仍嚴重依賴於中國的生產。哈佛商學院經濟學家勞拉·阿里法羅和達特茅斯商學院的達文·喬爾撰文寫道,2017年中國出口美國達到22%的峰值後,2022年下降到17%。與此相比,其它國家比如越南卻在鞏固自己的地位,向美國供應更多的服裝和紡織品,鄰國比如墨西哥則開始供應更多的汽車配件、玻璃和鋼鐵。似乎,美國在拉低對中國的依賴,但事實表明,墨西哥和越南卻開始更多地從中國進口商品,中國對這些國家的投資在急劇增加、在那裡開設更多的工廠。
趨勢表明,這些公司只是在將自己長長的生產鏈從中國遷往這些國家,某些公司把越南和墨西哥當成對美國供應商品的平台,這些商品,或多或少與中國生產有關。與此同時,支持斷鏈的人表示,任何遠離中國的步驟都是正面的,這種轉變將帶來其它後果。專家們指出,供應鏈變化將造成商品價格上漲。根據專家們的計算,從中國進口下降5個百分點,將導致從越南進口成本上升9.8%,從墨西哥進口成本增長3.2%。正如美國經濟學家最新調查,生產回歸美國也將造成同樣的結果。錯誤的觀點在於:“我們將所有的都拉回本土,將擁有工作崗位,一切都將非常完美。”《紐約時報》援引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專家科羅琳娜·弗洛伊德的話寫道,事實上這將是極其昂貴的。
路透社注意到,中國公佈了旨在加強貨幣經紀人產業數據的安全規則。五大監管部門、包括央行呼籲國際經紀人加強風險管理,保障數據安全。金融監管部門在聯合聲明中表示,提供數據服務的國際經紀人,“不應破壞國家安全、金融安全和公眾利益。”監管部門起草了70多項允許與貨幣經紀人合作的金融信息服務清單。路透社指出,近年來,中國越來越擔心數據安全,引入新的法律和對公司的要求。貨幣經紀人是交易商之間的中間人,他們可在交易所允許下提供市場指數信息,但應保護客戶的隱私。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