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表明,大多數工作和行業只面臨部分自動化,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更可能對其進行強化和補充,而不是完全取代。因此,這項技術帶來的最大影響可能不是工作崗位被破壞,而是工作質量的潛在變化,尤其是在工作強度和自主性方面。
研究發現,文職工作受技術的影響最大,近四分之一的崗位受到高度影響,超過一半的崗位受到中度影響。然而,在管理類、專業類和技術類等其他職業類別中,只有一小部分崗位受到高度影響,約四分之一的崗位受到中度影響。
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受到的影響差異顯著。在高收入國家,總就業崗位的5.5%有可能受到技術自動化的影響,而這個數字在低收入國家只有約0.4%。
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對男性和女性的潛在影響可能大不相同。女性就業崗位可能受到自動化影響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多。這是因為女性從事文職工作的比例過高,尤其是在中高收入國家。
國際勞工組織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社會經濟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其傳播方式的管理。各國需要制定相關政策,支持有序、公平和協商的技術轉型。勞動者的話語權、技能培訓和充分的社會保護將成為管理技術轉型的關鍵。否則,可能只有少數準備充分的國家和市場參與者能從新技術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