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激光武器的研發領先美國

摧毀敵方裝備的激光束早已不再是科幻片中的畫面。激光的使用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現代戰爭的規則。迄今為止激光武器仍然是中美等大國積極參與的實驗領域。在今天的《外國媒體看中國》節目中我們來看看中國軍事科學家們研制的可讓中國在高能激光系統作戰方面遠超美國的研究成果。
Sputnik
中國軍方稱已經找到一種製造激光器的方法。由於冷卻時間縮短,這種武器幾乎可以不間斷地發射。若果真如此,那就說明中國在研制可用於戰場的高能激光武器方面已經超過美國,《商業內幕》寫道。香港《南華早報》最近報發表了一篇有關中國激光武器新威力的文章。這裡指的是湖南省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他們設計出的冷卻系統可以讓高能激光武器無間隙執行任務。
中美和其他一些國家都在努力開發能夠產生足以熔化鋼鐵的光束的作戰高能激光武器。高能激光系統有可能成為進攻和防禦戰爭的革命性技術,因為它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擊中無人機、導彈和小型飛機等目標,而且成本比攔截導彈還要低。
美國主要國防公司一直再通過包括國防部高能激光縮放計劃在內的多個項目進行激光武器的開發。激光光束可用於保護物體免受外來威脅。例如,美國陸軍已在其 “斯崔克”(Stryker) 裝甲戰車上安裝了 50 kW高能激光器,而美國海軍兩棲艦“波特蘭”號則針對地面目標測試了 150 kW激光炮。海軍陸戰隊測試了功率為2至10kW的緊湊型激光武器系統,空軍為其戰鬥機接收了高能激光武器。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去年宣佈已向國防部交付了一台 300 kW的激光器。該公司目前正在研發功率更強大的 500 kW激光器。 《商業內幕》指出,儘管人們對這項技術再次產生了興趣,但它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激光武器通常在距目標較遠的地方時威力不大。此外,霧和暴風雨等惡劣天氣條件也會降低光束的範圍和質量。 不過,主要問題仍然是冷卻所需時間。《商業內幕》援引前英國軍官史蒂夫·韋弗的推文稱,如果有關中國科學家成就的消息屬實,那麼中國將領先於美國。
瓦爾代論壇報告:反導防禦將在新技術加持下獲得發展
《紐約時報》就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稱,中國房地產巨頭碧桂園已損失數十億美元,累計未付賬單達2000億美元。據估計,該公司將推遲中國數百個城市近百萬套公寓的建設和交付。這家三十年前成立的私人開發商已接近違約。
這不僅僅是一家公司的違約問題,而且目前的情況再糟糕不過了。碧桂園違約將是長期以來步履維艱的房地產市場的另一場嚴重危機。疫情結束後,最重要的就是經濟引擎開始運作。但取而代之的是,隨著房價的下跌、人們支出的減少以及消費者和企業信心的減弱,經濟增速放緩。專家們現在擔心碧桂園的問題會蔓延到更廣泛的金融市場,進而阻礙房地產行業可能的復蘇,並讓這種損害蔓延到整個經濟。
一年前碧桂園曾是越來越多破產房地產公司的榜樣。後者冒著風險借錢,最後停止支付賬單。楊國強於1992年創立的碧桂園一直是全球最大房地產熱的受益者。與其他大型私人開發商一樣,碧桂園不斷借錢,且經常借更多的錢來償還貸款,誤以為只要不斷做大,就可償還債務。2020年中國政府開始收緊控制,限制了房地產公司的借貸能力。但即便其他開發商已經停止支付賬單,碧桂園卻繼續履行其義務。不過它只是更加依賴施工完成前出售公寓的收入,並用這筆錢來資助眼下的活動。今年購房量的下降使碧桂園陷入了所謂的“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
市場、投資者和購房者擔心發生最壞的情況。8月初碧桂園兩次未能支付利息。若公司在九月初之前沒有支付利息,或者沒有從債權人那裡獲得寬限期,就會發生違約。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投資者未必還會給她更多的錢。目前的預測不樂觀。碧桂園的虧損正在上升。公司表示,預計今年前六個月的損失將高達 76 億美元。 專家們表示,即使人們繼續購買碧桂園的公寓,獲得的資金也不足以彌補財務缺口。所有這些都讓人們擔心嗎,碧桂園會發現自己處於與2021年破產並令全球市場陷入恐慌的房地產巨頭中國恆大類似的境地。今天的市場比兩年前更加緊張。房地產市場不再像 20 世紀 90 年代和 本世紀初房地產繁榮時期使中國大部分地區快速城市化那樣增長。中國領導人已明確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不能過分嚴重依賴房地產。銀行和投資者輕易向開發商提供資金的房地產泡沫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Gavekal Research 估計,中國私人開發商的未付賬單高達 3900 億美元。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陷債務危機,上半年虧損550億元
美國 CNBC 原因穆迪分析的最新報告報道稱,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目前它正朝著趕超日本的方向前進。
穆迪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在疫情期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為2021年超過韓國,2022年超過德國,成為了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報告稱,中國正在逼近日本,第二季度中國汽車出口與日本的差距平均每月約為7萬輛,去年同期則為約17.1萬輛。“按照這個速度,中國有望在今年年底超越日本。”穆迪經濟學家寫道。
對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增長讓中國汽車出口總量超過了大流行前的水平。2023年上半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收入同比增長一倍。 相比之下,日本和泰國的汽車出口總量(包括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穆迪表示,中國在鋰離子電池生產方面具有競爭優勢,這使得中國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成本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穆迪估計,中國生產的鋰佔全球一半以上。此外中國還擁有全球一半以上鋰金屬的加工能力。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世界上最大汽車公司都在中國建造了生產廠,包括特斯拉和寶馬。 不過穆迪指出,外國品牌的表現並不優於奇瑞和上汽等本土品牌。“事實上中國在汽車行業採用新技術的速度最高,”經濟學家們指出。
中國電動車對日本在泰國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
由於運輸時間縮短以及自貿協定的優勢,今年前五個月泰國通過中老鐵路向中國出口的榴蓮增長了365%,《曼谷郵報》援引泰國官方的數據報道稱。鐵路線路為泰國產品進一步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最佳機會,因為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運輸時間大大縮短至15小時以下。
自2021年12月中老鐵路通車以來,泰國對華水果出口大幅增長。此外泰國水果和其他商品符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標準。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