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早晨開始得很早。尤其是在武漢,食物的香味伴隨著晨曦灑滿大街小巷。熱乾麵、面窩、米耙粑、糯米雞炒飯——所有這些都是湖北人耳熟能詳的美食。這裡的吃食花樣繁多。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在於,當地人可以隨時隨地想吃就吃。他們甚至不需要桌椅。許多人邊走邊吃。
相傳,這種早餐文化起源於漢口碼頭工人,因為工作繁重,所以他們盡可能一大早便吃到熱量最高、最有營養的食物。
對大多數人來說,邊走邊吃早餐是生活中偶爾發生的不得已,但對武漢人來說,這已經是一種約200年來獨特而不可或缺的儀式。
始創於1956年的三鎮民生甜食館是武漢傳統早餐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清晨伊始,這裡就排起了長隊,為的就是嘗嘗著名的“熱乾麵”和其他流行美食。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許多人將早餐外帶,在路上邊走邊吃,相當嫻熟。
三鎮民生甜食館第四代傳承人羅曼玲告訴衛星通訊社記者,“邊走邊吃”不僅在武漢人中,在湖北省居民中也已成為一種文化。這種現象在中國其他大城市很難見到。如今,對許多武漢人來說,這不僅是對傳統的致敬,更是一種既定的生活方式。她說:
“湖北過早已經有170年的歷史,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湖北人邊走邊吃。無論是年紀大的爺爺奶奶,還是年輕的小伙子、叔叔阿姨,他們都會左手擔著熱乾麵,小指頭勾著豆漿,咯吱窩里還夾一本書。不管裡面有湯沒有湯,他們絕不會把它灑出來。那對‘邊走邊吃’這種包容接地氣的城市,我想除了咱們湖北,在全國也找不出第二個。因為在別的城市,比如北上廣,你邊走邊吃可能有點不太好意思,咱們都是吃完再走,但是在湖北,隨處可見‘邊走邊吃’容萬象。”
三鎮民生甜食館第四代傳承人羅曼玲
© Sputnik / Ilia Goncharov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與三鎮民生的一位食客進行了簡短的交談。他在路上邊走邊吃。在他看來,這種吃法並不奇怪:
“我感覺武漢人是天生的,就這樣走著走著吃了。一般走到家就吃完了。然後坐車有時候也可以吃,但是坐車最好還是不要吃,味道比較大。另外,這個估計也得趁熱吃掉,因為涼了味道就沒有那麼好了。”
俄衛星通訊社記者自己也嘗試了一下邊走邊吃,但很快就意識到,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既要找到方向又要記得吃東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結果,他把醬汁灑到了 T 恤上。
三鎮民生的一位食客
© Sputnik / Ilia Goncharov
不過,久居武漢的人就很容易效仿這種特殊的飲食文化。曾在武漢讀了四年大學的李玥對衛星通訊社記者說,這種吃早餐的方式非常適合這座城市的生活,雖然一開始可能會覺得奇怪。
李玥回憶道:“作為一個曾經在武漢生活多年的人,我從剛到這座城市就發現這個很獨特的飲食文化了。我一開始以為是上班族為了趕時間,沒空坐在早餐店慢慢吃才邊走邊吃的,直到發現哪怕不趕時間的時候大家也這麼吃飯,才明白這就是一個他們吃早飯的習慣。可能是因為武漢曾經是一個碼頭城市,碼頭工人們為了快點把早飯吃完去乾活就會邊走邊吃,逐漸形成了這個文化。”
事實上,“邊走邊吃”既節省時間,又能讓人沈浸在當地的風土人情中,融入這座城市的節奏。李玥說:
“我剛到武漢的時候不能接受這樣吃早飯,因為我從小被教導的事情就是邊走邊吃不太文明,不可以這樣做。後來在武漢待久了之後我也就逐漸接受了,也覺得這很節省時間、很獨特、有武漢的特色。當我的朋友來武漢旅遊的時候,我還特地帶他們去感受武漢的‘過早’文化,他們都覺得很有意思。”
不過,她說,要達到武漢人邊走邊吃的嫻熟程度,需要很長的時間:
“武漢人最厲害的就是不僅可以邊走邊吃像熱乾麵、油條這些沒有湯的食物,連剛出鍋很燙的牛肉粉都可以邊走邊吃,還能保證不灑出來,這是很難的一項技能。”
如今,李玥生活在北京,在她身上,已找不到老習慣的蹤影。曾經熟悉的熱乾麵被包子豆漿這些清淡小吃所取代。她解釋說:“我早餐通常喝豆漿、吃包子,我不會在上班路上吃飯,因為路上會有灰塵,不太衛生。而且也很難控制食物不掉出來,可能會弄臟衣服,也可能會影響到別人。”
儘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生活節奏比繁華的碼頭城市武漢還要快,但這裡卻完全沒有路上吃東西的文化。
“過早”:武漢人為甚麼在路上吃早餐?
© Sputnik / Anna Ratkoglo
北京的居民會在上班前抽出時間吃早餐,並更加註重更悠閒的用餐過程。生活在北京的吳雨菲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邊走邊吃的文化並不適合她,因為這可能會損害她的健康。吳雨菲說:
“我尊重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只是就個人而言,不太傾向於‘邊走邊吃’,因為會影響腸胃的消化功能,據科普嚴重時可能還會導致胃炎、胃下垂等情況。所以為了健康,我基本不會邊走邊吃。我不會在上班路上吃早餐,一定會預留在家用餐的時間。通常早餐以三明治、中式糕點(稻香村)為主,有時會吃粽子、餛飩、湯圓或麵條。”
在這一問題上,專家們尚未達成共識。一些醫生認為,邊走邊吃會擾亂呼吸,導致橫膈膜出現異常,而食物從食道到達胃部的過程是需橫膈膜參與的。這會引發胃收縮,可能導致胃炎。另一些醫生認為,進食時身體的位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進食的速度和咀嚼的質量。
例如,南加州胃腸病研究所的胃腸病學家佩頓•貝魯金(Peyton Berookim)在《Well and Good》雜誌上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他說,站著進食會因腸道血液外流從而嚴重影響消化過程,而且還會因進食過程中吞下空氣而導致氣體過多。這種進食方式還會妨礙胃部分解食物,增加消化時間。
不過,貝魯金也承認,有時站立反而可以減輕胃部壓力,從而緩解一些胃痛症狀。他認為,進食姿勢一般應取決於每個人的健康狀況和偏好。
武漢人為甚麼在路上吃早餐?
© Sputnik / Ilia Gonchar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