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梅爾反映了那些希望同中國做生意同時又不願像美國那樣同中國‘脫鈎’的法國企業家的心態。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訪華期間也表現出了這一傾向。勒梅爾有關希望同中國發展關係的表態符合法國戰略,但僅在這不會進而加劇法美矛盾的範圍內。法國不會把同美國的盟友關係完全抽象化,但它將試圖保留自己的立場,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
錢亞旭博士說:“目前來看,法國在歐盟中還是有話語分量的。與作為歐洲經濟發展引擎的德國不同,雖然法國經濟確實不如德國強勁,但縱觀歷史,其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成為歐洲文化的中心之一,為啓蒙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當時很多最前沿的思想家和哲學家均來自法國。因此法國在意識形態和話語權方面的引領作用,在歐洲歷史上是有歷史根基的。當然,在現實層面,馬克龍本人也有意識的覺醒。從法國的角度來看,馬克龍既然已經提出了‘歐洲戰略自主’,後續肯定需要跟進落實。我們可以看到,與冷戰時期‘歐洲完全支持美國’不同,在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博弈—中美博弈中,歐洲並沒有完全倒向美國,反而在思考自己是否來到了戰略轉向的路口。換言之,在美國全力引導盟友遏制中國的戰略中,歐洲對於是否跟進是躊躇不決的。法國之所以發出這一呼籲,正是因為他在歐盟中是主導國地位,需要考慮歐洲戰略轉向的迫切需求。”
錢亞旭博士接著說:“實際上當前歐洲內部分為不同陣營,既沒有完全跟隨美國,也沒有完全支持中國。畢竟歐洲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趨同一致,與此同時他又站在全球產業鏈的頂端,有自己的經濟安全考量。所以歐洲現在也是在盡力平衡各要素。中方始終高度重視與歐盟發展友好關係。當前在中美博弈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影響因素,而歐洲則是其中的關鍵。如果中歐關係穩定,將能起到對全球地緣政治穩定發揮關鍵的平衡作用。在這一背景下,若是中歐領導人都能夠理性思考,一定會攜手共創合作願景,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抗俄烏衝突和新冠疫情等地緣政治和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升溫造成的影響和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