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科學家研發可提高作物產量的移動應用程序

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國立大學(BelSU)科學家開發了一款移動應用程序,可以模擬在特定區域種植不同作物的最佳方案。該程序能夠評估播種區域二氧化碳濃度和其他參數的動態,並選擇植物種植的適當地點和時間以獲得最大產量。研究成果亮相2023年俄羅斯國際智慧產業大會(SmartIndustryCon)。
Sputnik
在農業中,影響產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氣象、土壤類型、大氣成分等等。大量參數和指標具有概率性。專家認為,種植過程和產品銷售的多階段性需要使用當代數字技術,使農業生產適應當前自然和氣候的變化,並確保穩定的產量以及生態和糧食安全。
別爾哥羅德國立大學科學家開發的這款具有增強現實元素的移動應用程序原型,可在規劃播種時考慮多項參數(包括溫室效應動態),實現持續高產。科學家表示,所開發的技術可以優化物力和人力資源的成本,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該程序可對植物生長進行建模和可視化,在考慮各種參數和變量(氣象因素、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強度和性質、氣溫、土壤熱狀況、大氣近地面層二氧化碳濃度、植物的礦質營養等)的情況下建議最佳種植區域。
俄羅斯研發新技術,可將秧苗生長速度提高200倍
開發人員表示,該程序根據獲得的數據構建混合智能系統和3D模型,確定因果關係並提供最佳種植方案。

技術研發人員之一、博士生德米特里·貢恰羅夫介紹稱: “該移動應用程序可以直觀地評估給定區域內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情況,還可以可視化溫室氣體的時空分布。運作該程序需要手機攝像頭和GPS定位系統。”

他補充道,該程序運作所需的每種作物生長各階段信息顯示在3D模型數據庫中。為模擬作物的生長和收穫,需要考慮相關參數以及具體區域固定源和移動源氣態污染物濃度動態數據來處理輸入的信息。
科學家表示,該算法會形成特定的控製作用,在現有條件下選擇最佳的種植和加工技術,還可生成關於作物輪作選擇和施肥計劃的建議。
專家解釋稱,借助增強現實技術,可將數據可視化。植物生長和發育的3D模型根據植物發育的四個階段中每個階段建模參數的影響得出。

別爾哥羅德國立大學信息與機器人技術系統教研室主任奧莉加·伊瓦舒克教授表示:“這既是一項新技術,也是呈現農業科學與實踐信息的新方法。相關理念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用戶界面,通過結合管理方法與可視化方法顯示信息。”

她指出,直觀地空間展示複雜的自然和技術過程可快速判定問題所在,形成科學的管理方案。
這項工作在俄羅斯科學基金會 “開發和研究溫室效應動態條件下農業地域調整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項目編號:22-11-20016)的資助下完成。
別爾哥羅德國立大學是俄羅斯高校國家支持計劃“優先-2030”的參與者,研究在別爾哥羅德國立大學戰略項目“大學無國界”的框架內進行。
收穫兩次:俄中創造新的水稻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