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糧食協議將於2023年7月17日到期。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13日談到協議延期問題時指出,一種可能方案是俄方暫停參與該協議,等有關方面履行對俄承諾再恢復參與。
梅新育說,延長和執行黑海協議,理論上來說對中國是有利的。因為,中國是一個糧食和大宗農作物的進口國,也就是說,中國出口的比進口的少很多,進口比出口的要多很多。而烏克蘭作為世界大宗糧食市場的一個出口大國,如果糧食和其他農產品,能夠正常進入國際市場,有助於平抑國際市場的價格,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進口大國是有利的。另外,從黑海糧食協議執行這一年的情況來看,烏克蘭出口的農產品和糧食,大部分是運向了歐洲國家,並不是運向中國或者別的發展中國家。所以,黑海協議是否延長對於中國現在的糧食進口沒有多少直接影響。
專家繼續道,其二,目前在國際糧食市場上,小麥的價格與去年相比已有回落且比較穩定。現在國際市場上糧價高漲的主要是大米,受厄爾尼諾天氣現象的影響,大米的價格上漲到了11年來的高點,在這11年高點左右徘徊。那麼,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糧食進口國來說,要平抑糧食進口的價格,主要重點是在於大米市場,而烏克蘭生產和出口的糧食主要是小麥,大米微乎其微。這樣一來,黑海協議能否延期,能否正常執行,對於中國現在主要需求的影響就更小了。
梅新育稱,第三,如果俄羅斯的農產品要出口到中國,理論上來說,可以全部通過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來用人民幣來交易結算,不受美國金融制裁的影響。而且在運輸方面,依靠中國和俄羅斯自己船隊運輸的能力,也可以擺脫,不受西方制裁的影響。“因此,黑海協議是否能夠延長,對於中國來說,沒有直接的影響,或者說是直接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與此同時,專家指出,協議是否延長,可能會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東國家,影響會比較突出。而且,如果烏克蘭農產品,無法直接通過黑海運輸,而是經別的東歐國家陸路在運輸,那麼對那些東歐國家國內的糧食市場行情的衝擊還會延續,在東歐、在歐盟引起的相關爭議也會更大。歸根結底,關鍵問題在於,西方如何看待制裁俄羅斯和顧及發展中國家吃飯的問題,這兩者哪個更重要。
2022年7月22日,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代表在伊斯坦布爾簽署黑海糧食倡議,規定可從敖德薩等三個港口經黑海出口烏克蘭的穀物、食品和化肥,由位於伊斯坦布爾的聯合協調中心負責協調航運。俄羅斯與聯合國同日簽署有效期三年的俄食品與化肥出口正常化備忘錄。兩份文件為一攬子協議。
莫斯科多次表示,關於俄食品和化肥出口正常化的協議至今未被履行,而這方面協議的履行情況將決定俄方是否繼續參與黑海糧食倡議。俄副外長韋爾希寧曾指出,俄農產品出口正常化涵蓋的內容包括銀行付款、運輸物流、保險、金融活動和陶里亞蒂至敖德薩管道運氨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