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立陶宛發佈有關印太地區的戰略,著實讓人匪夷所思。近年來受疫情影響,中國大陸與歐洲的交流相對較少。而立陶宛作為第一個退出蘇聯的國家,被稱為‘腦後有反骨’。特別是俄烏衝突後,立陶宛將中國和俄羅斯視為盟友,認為敵人的盟友就是敵人,不斷製造渲染中國威脅論。在這一背景下,台灣和美國開始到中東歐地區挑事,比如答應大量投資,尤其是讓台積電在立陶宛設廠,簽訂半導體合作備忘錄等。通過畫大餅的方式,讓立陶宛在兩岸問題上充當急先鋒。我們可以看到,立陶宛將‘駐台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帶有政治功能的‘駐台代表處’,嚴重破壞了與中國建交的原則。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同世界各國建立和發展外交關係的政治基礎。1971年聯大第2758號決議對此予以明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換言之,其他國家只能與台灣保持非官方往來。因此立陶宛的行為無疑挑戰了中國的外交原則。從台灣方面來看,不久前洪都拉斯與中國建交,台灣所謂的邦交國持續減少。不少台灣議員指責蔡英文為了滿足所謂內宣和外宣的需要,出賣台灣的利益。當然,這些行為的背後顯然都有美國策劃的身影。”
他說:“中國相對於立陶宛這樣的波羅的海國家,根本談不上甚麼威脅。但這份戰略,顯然折射出他們對美國的依賴。一些後蘇聯國家、中東歐國家都在自願進入這種依賴之中。在他們的外交政策里,恐俄症和恐華症已成主流。顯而易見,他們對美國的庇護是完全依賴的,為顯示對美國的忠誠,願意並準備做出任何地緣政治讓步,和中國進行任性胡為的對抗。”
羅馬諾夫說:“問題並不僅在於,印太地區出現諸如立陶宛這樣的玩家,他將與台灣進行合作,這完全是次級問題。對中國來說重要的是,歐洲的主權是現實的,他的政策是獨立的。那樣的話,中國可與之構建建設性關係,不管歐洲安全危機如何,也無論中美關係如何惡化。但波羅的海國家的荒謬政策,正給歐洲帶來分裂。歐洲在目前局勢下更擔心分裂,因此有‘搖尾狗’。也就是說,這個以立陶宛為例的親美小‘尾巴’,正迫使‘老歐洲’國家、工業強國加入到反華陣營中。老歐洲對此完全不感興趣,其應該與中國從事貿易,將中國的工業和科技成就為己所用。但小國急迫地轉向美國的反華路線,老歐洲不得不讓步,實際上也得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