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近年來雙邊關係發展順暢,在很多國際和區域事務上雙方都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場。埃爾多安通過兩輪選舉勝出,面臨著國內外複雜局勢,尤其是西方對其再次勝出頗感不適的背景下,土耳其更需要中國的支持。中國在中東熱點問題降溫和促進和平方面發揮了歷史性作用,有利於中土關係向更高的層面發展。一個在國際舞台上充滿抱負的土耳其更需要中國的支持。中國與土耳其關係未來通暢的發展有利於維護多邊主義和捍衛公平正義,也有利於中東局勢的進一步好轉。中土關係合則兩利,未來前景看好。”
他具體指出:“根據有關經濟觀察組織的數據,2021年土耳其向中國出口了價值37.9億美元的商品,主要為大理石和鐵礦石等。當年中國向土耳其出口了316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廣播設備、電腦和疫苗位居榜首。據專業分析網站“絲路簡報”(Silk Road Briefing)稱,截至2022年,共有1148家中國企業在土耳其註冊,總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中國對伊斯坦布爾運河項目也表達了興趣,2020年中國財團收購了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亞武茲蘇丹塞利姆大橋(Yavuz Sultan Selim Bridge)51%的股份。”
“經濟問題是土耳其本次大選的核心議題之一,也是埃爾多安同反對派展開選票爭奪戰的重點領域。2018年以來,土耳其飽受貨幣和債務危機的困擾,尤其是在去年10月通脹率飆升至85.5%,創24年來新高。今年2月的大地震帶來的巨額經濟損失以及戰後重建所需的高額財政支出更是讓該國的經濟形勢雪上加霜。埃爾多安此前在競選中承諾要將通脹率降低到個位數,促進經濟增長,並提供600萬個新工作崗位,大力推動旅遊業。同時還宣佈了諸多惠民舉措,諸如民眾可以免費使用黑海天然氣一個月,為土耳其公共部門員工大幅加薪45%等,並且宣稱‘不會讓任何人被通貨膨脹壓垮’。可以想見的是,雖然埃爾多安成功實現了連任,如何帶領國家走出經濟發展泥潭仍將是土耳其政府需要著力摹畫、傾力而為的治理議題,仍將長期扮演政府治理得與失的‘晴雨表’。”
劉姜說:“不少時政評論人員注意到了這一點,‘在2016年未遂政變後,當土耳其尋求解決其政治和經濟問題的方法時,中國成為了一個適當的選擇’,喬治·馬歇爾歐洲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居內伊特•古雷爾(Cüneyt Gürer)評論道。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的索內爾•恰普塔伊(Soner Çağaptay)也表示,土耳其目前的經濟危機促使埃爾多安轉向中國尋求幫助。‘經濟外交’在近兩年已成為土耳其外交實踐的亮眼手筆,與諸多區域國家的雙邊關係‘破冰’為安卡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沙特阿拉伯今年3月向土耳其中央銀行存入了50億美元,土耳其和阿聯酋也在當月簽署了一份自由貿易協議。這樣的以和緩促發展的勢頭在未來很有可能將延續下去。”
他解釋道:“特朗普政府時期就對土耳其施加了包括大幅提高鋼鐵關稅在內的經濟制裁。而在此次大選中,來自西方的打壓成為埃爾多安調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而打出的手牌。今年3月,美國駐土耳其大使傑弗里•弗萊克曾與土耳其反對派領導人科勒馳達奧盧會面,遭到埃爾多安猛烈抨擊。他直言:‘我的大門已經(對弗萊克)關閉’,在這次選舉中‘我們需要給美國一個教訓’。埃爾多安還在選舉集會上公開指責土耳其反對派與美國總統拜登合作,企圖推翻他。隨著埃爾多安的成功當選,土耳其的內政外交轉型將保持相當程度的連續性,可以預見的是,來自西方的經濟、外交施壓同樣會如影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