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通往中亞的現代絲綢之路

貿易、物流、交通、能源項目的開發,西方二次制裁風險的緩解,是此次中國—中亞峰會的主要議題。
Sputnik
5月18日至19日,中國將與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首次峰會。 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領導人應邀訪問古城西安
就在峰會前夕中國海關公佈了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前四個月中國與中亞國家進出口交易額有所增長。合作夥伴間貿易額為1730.5億元人民幣,即248億美元,同比增長37.3%。中國進口的大約55%是煤炭、原油和天然氣。
俄羅斯政治技術中心專家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預測,此次峰會或將為雙邊貿易發展提供新動力。他說:“中亞國家對中國穩步增長的新銷售市場的興趣已經升溫。對於中國來說,外貿正在成為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和額外刺激。面對全球資本市場供需失衡,中國也對這些國家的直接投資增長感興趣。根據各種估計,中國已在中亞地區投資約 150 億美元,但未來還有重大項目,尤其是與對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的礦產相關的項目。其中就有哈薩克斯坦的鋰和鈾項目。這些項目以及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擴建,很有可能將在峰會上進行討論,因為在發展能源合作和發展稀土金屬生產和供應鏈方面存在著諸多共同利益。這兩個地區如今都處於全球地緣政治對抗中心。”
俄中與中亞國家的合作互利共贏且前景廣闊
中國定期與歐洲、拉美、加勒比和非洲國家舉行多邊峰會。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王志民指出,此次在西安舉行的峰會凸顯了中國對中亞日益增長的興趣。

王志民專家說:“此次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體現了中方對發展同中亞國家關係的高度重視。當前中國是中亞五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主要投資來源國。雖然中亞地區自然資源豐富,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產能不足。近年來中國與地區國家開展了不少成功的產能合作,包括投資製造業、輕工業等,推動了當地的工業化進程,豐富了中亞的產能市場合作。同時,中國也可以通過中亞樞紐走向歐洲。目前中歐班列已開通運行82條線路,大部分都經過中亞國家,並且還有一些鐵路正在建設中,比如中吉烏鐵路項目。加強與中亞國家的交通互聯互通,將能夠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等全方位的產能合作。總體而言,中國加強與中亞國家的合作,有利於激發整個歐亞大陸的聯通活力。”

運輸和物流走廊的發展和現代化將是此次峰會的主要議題之一。 王志民專家認為,其中或將討論中國參與為中亞國家進入包括印度洋在內的海港創造更多機會的問題。

王志民專家說:“從中亞國家的角度來看,與中國合作也能夠幫助他們尋找到出海口。比如中國江蘇連雲港與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股份公司簽署了共建過境貨物運輸通道、中轉分撥基地的合作協議,換言之,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有了‘出海口’。另外,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瓜達爾港建成後,也有望成為距離中亞內陸國家最近的出海口,擔負起連接這些國家的重任。”

此次峰會在西安舉行,具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因為這裡是古代絲綢之路起始點。王志民專家認為,西安峰會可以開啓中國與中亞關係的質的新階段。
王志民專家說:“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中亞在其中就發揮著核心作用,連接著東亞和歐洲兩大市場。實際上,千年前中亞國家就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縱觀古今,中國的‘一帶一路’從歷史深處走來,跨越時空並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在與中亞國家的合作過程中,我們也要弘揚絲路精神,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推動高質量發展。”
此次峰會將使中國能夠擴大與中亞的經濟和技術聯繫。面對美國和歐盟越來越多地企圖限制中國發展並向北京關閉市場的現實,這是中國正在解決的任務之一。同時與中亞國家合作不存在政治風險,從而使中國在與西方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專家:中國-中亞峰會對所有與會國都有益,將提出具體合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