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俄新糧食走廊”對中國戰略儲備具有重要意義

在糧食協議談判持續進行的背景下,俄羅斯總統普京責成與中國研究制定協議,通過建立新的“糧食走廊”來增加糧食產量。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決策,不僅有助於刺激俄羅斯的經濟,對於中國未來糧食市場的發展和戰略儲備也具有重要意義。
Sputnik
“俄中新陸路糧食走廊”倡議下的首個項目於2017年3月啓動,協議本身由俄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6年簽署。
克里姆林宮網站發佈的指示清單指出,“俄中新陸路糧食走廊”旨在幫助提高西伯利亞、遠東和烏拉爾地區的糧食產量,並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劉志勤在採訪中指出,這是俄羅斯在烏克蘭衝突背景下分析國際形勢後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正確決定:
劉志勤認為:“這是俄羅斯在俄烏衝突後,經觀察國際形勢所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俄羅斯擴大出口、深化與其他國家貿易往來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受到多方制裁,美歐更是對其實施了多達11輪的制裁,包括限制俄羅斯的對外貿易發展,給俄羅斯的經濟造成沈重打擊。俄羅斯是世界糧食生產大國,如果能夠將糧食順利出口到其他國家,顯然可以擴大俄羅斯的對外貿易規模,推動經濟發展,激發經濟活力。”
媒體:西方在對俄的經濟戰中受挫,歐洲付出高昂的代價
早在4月中旬,俄聯邦動植物檢驗檢疫局就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正在協調小米和糧食加工產品的供應,包括黑麥麵粉和粗粒小麥粉,以及植物藥材。
在劉志勤看來,“新糧食走廊”對於中國未來糧食市場的發展和戰略儲備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中俄新陸路糧食走廊’,對中國未來糧食市場的發展和戰略儲備具有重要意義。週四上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叢亮在記者招待會上,突出討論了中國的糧食安全和需求方的市場緊迫性,特別談及中國糧食自給自足和在此基礎上擴大國際合作的問題,包括糧食進口。眾所周知,中國耕地面積佔世界7%左右,人口卻佔世界約18%。相差較大的可耕地面積和人口數量,顯然給中國提出了不小的挑戰。而且除了作為口糧,糧食也是很多工業品的重要原料。”
這位中國專家指出,“新糧食走廊”的啓動將令多方受益。打造“新糧食走廊”有利於穩定國際糧食市場,為感興趣的周邊國家提供產品。劉志勤表示,這是當今解決糧食問題的真正途徑之一。
劉志勤認為:“中俄新陸路糧食走廊”項目或將實現“三贏”,因為這對於國際糧食市場也是利好消息,可以為第三方其他相關國家提供便利。俄烏衝突後,俄羅斯、烏克蘭和土耳其就黑海糧食出口問題始終沒有達成一致。儘管聯合國在其中進行斡旋,但效果並不理想,美西方國家依然想方設法限制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如果‘中俄新陸路糧食走廊’方案能夠落實,將可以從另一層面大力支持聯合國的有關政策,有利於穩定世界糧食市場的價格。”
預計到2028年,經“新糧食走廊”出口的產品總量可達5200萬噸。
克宮網站上關於研究制定俄中糧食供應政府間協議的指示出現在各方對糧食交易的持續爭論背景下。
回想一下,5月10 日至11日,俄羅斯、土耳其、烏克蘭和聯合國的代表在伊斯坦布爾討論了延長糧食協議的問題。2022 年夏天,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與土耳其和聯合國簽署了關於從黑海港口出口烏克蘭糧食的協議。起初協議為期120天,去年11月又延長了120天。之後有效期幾經延長,即將於5月18日到期,各方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儘管制裁政策導致國際糧食供應中斷,但據俄聯邦動植物檢驗檢疫局數據,2022年俄羅斯糧食及其加工產品銷往126個國家。傳統上,俄羅斯糧食的主要買家是中東(佔全部出口的39%)、非洲(20%)和亞洲(31%)國家。
俄副外長:若在5月18日前未達成共識則糧食協議將不復存在
劉志勤認為,當前美國試圖限制俄羅斯糧食出口,以便控制歐洲市場。從本質上講,影響糧食供應的西方制裁政策與“北溪”管道被炸如出一轍。因此,俄羅斯和中國應抓緊時間盡快落實這一項目。
他說:“當前美國試圖控制俄羅斯的糧食出口,目的在於控制歐洲的糧食市場,並且對於其他有關市場,包括非洲和北美洲加以控制。實際上這和北溪管道被炸有異曲同工之處。但這種行為無疑對國際糧食市場造成了較大打擊,若是重新開闢新的糧食運輸通道,將有助於減緩因運輸問題給國際市場帶來的各種壓力,對國際糧食價格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避免國際糧食市場出現新的危機。總體來看,我想中俄兩國應該抓緊時間落實走廊的建設,盡快盡好地完成項目。”
俄羅斯外交部此前表示,有關延長糧食協議的進一步決定將取決於俄羅斯農業銀行與 SWIFT 系統的重新連接,農業機械、備件和維修服務的恢復,保險和再保險限制的解除,入港禁令的取消,陶里亞蒂-敖德薩輸氨管道的恢復運營,以及與糧食和化肥生產和運輸相關的俄羅斯公司的外國資產和賬戶的解凍。
俄羅斯航空研究中心與中國開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