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如何應對中國加強與個別成員國的外交接觸?

中國與德國一致同意建立互信,避免戰略誤判;德國已獲悉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中方敦促有關各方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保持客觀克制。
Sputnik
雙邊關係、台灣局勢以及烏克蘭危機,是中德北京第六輪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的主題。在4月13-15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華框架下,雙方舉行了磋商會。
中國認為德國是平等的政治夥伴。中國在對話期間宣佈,願與德國合作,克服重大挑戰並順利解決全球問題。中方願繼續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確保兩國關係和諧發展。各方同意加強戰略互信,避免戰略誤判,推進各領域合作。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抵達天津
中國外交部長秦剛系統地闡述了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其他國家應根據這些立場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一個中國”的原則。磋商結束後,貝爾伯克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對歐洲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並補充道,德國非常關注該地區的事態發展,警告中國不要使用武力解決衝突。
德國外長在有關烏克蘭危機總結新聞發佈會上的講話,表明其有意向中國解釋,在某些問題上希望採取哪些行動。像很多歐洲同仁一樣,貝爾伯克呼籲中國向莫斯科施壓,盡快解決烏克蘭衝突。
從中國外交部聲明看,在貝爾伯克之前,中國已就烏克蘭問題闡明立場: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方案是和平談判。中國願進行和平調停,並希望各方保持客觀與克制,通過和平途徑共同努力解決危機。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外交教研室副教授伊萬·波波夫認為,貝爾伯克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聲明,證明這位政治家外交文化水平低下。
他說:“總體來說,貝爾別克無需來華,她此前已經說過很多。西方某些固執政客不斷要求中國恢復秩序,表明他們不僅不能、而且也不想、甚至不去理解中國的心態或世界力量對比的變化。他們想用教訓人的口吻,試圖喚起‘良心’,讓中國做某些事情。他們過高估計歐盟對中國的意義,儘管中國對與歐盟發展關係非常感興趣。總的來說,貝爾伯克是非常親美的人,她甚至比馮德萊恩更差和粗魯,這是外交文化的明顯降級。”
專家伊萬·波波夫不排除,貝爾伯克在中國的舉措,是在故意為難自己的總理朔爾茨,尤其是為難訪華後的法國總統馬克龍。
他說:“當然,馬克龍呼籲歐洲發揮更獨立作用的嚴肅性令人質疑​​,因為他經常說一套,然後做的完全是另一套。但不管怎樣,馬克龍的聲明,確實讓華盛頓緊張。不排除,貝爾伯克獲得美國的建議,在中國顯示歐盟事實上就烏克蘭衝突和台灣問題的立場是一致的。貝爾伯克所代表的‘綠黨’,親美程度甚至超過德國的基民盟-基社盟。”
最近一段時間里,歐洲政治家頻繁訪華。去年11月,德國總理訪問中國,緊隨其後的是西班牙和法國領導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近期訪問北京後,歐盟外交事務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這幾天因病無法前往中國。
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鑒於國際社會關注中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的立場,中歐外交接觸得到加強。
他說:“2022年初爆發的俄烏衝突曾在短期內極大地推動美歐戰略接近與聯動。與此同時,美試圖通過炮製所謂‘中國支持、挑唆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而將中俄綁定,從而拉攏歐洲等全球盟友一並制裁。但一年來,中國始終本著客觀公正態度,根據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作出判斷,表明主張,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美歐至今也拿不出任何實錘證據指稱中國對俄提供了軍事援助。”
王鵬繼續指出,近段時間里,中國與歐盟國家對話明顯加強。
他說:“歐洲對華敵意有所下降,並開始認識到:第一,中國不是威脅。中國並不等同於俄羅斯,中國外交獨立自主且不具侵略性,不對歐洲構成現實威脅。第二,中國不怕打壓。歐美聯合對華施壓不起作用,無法像脅迫其他中小國家一樣迫使中國加入聯合制裁俄羅斯的陣營。第三,中國有利用價值。在俄歐關係已因俄烏危機而徹底崩壞且短期內難以轉圜的前提下,中國在歐洲外交議程中的地位開始上升。以上是中歐關係轉圜、接近的內在拉力。與此同時,美國在危機爆發後採取的以歐為壑、借能源價格飆升高價對歐出售天然氣等做法,則在歐各國政府和民眾層面產生對美離心傾向。這是促使中歐戰略接近的外在推力。”
專家:法國切身感受到成為美國的“跟班”並無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