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4月13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外貿進出口開局平穩、逐月向好。據海關統計,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進口4.24萬億元,同比增長0.2%。
呂大良指出,同期,中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一般貿易進出口6.46萬億元,同比增長7.9%。東盟繼續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對東盟進出口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6.1%,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5.8%。與此同時,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合計3.43萬億元,同比增長16.8%。中國與RCEP其他14個成員國合計進出口3.08萬億元,同比增長7.3%。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在國內外經濟仍在復蘇的背景下,9.89萬億這一數據高於預期。
他說:“從總體看,出口比較活躍,但進口數據沒有預期的那麼高,這說明目前整體經濟仍處在復蘇階段。雖然就增長速度而言,第一季度(進出口貿易)對宏觀經濟的推動作用沒有過去那麼大,但考慮到現在全世界仍處於經濟衰退的低谷中,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復蘇,中國第一季度的進出口數據算是比較好的開端。”
呂大良介紹說,當前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中歐雙邊貨物貿易總值1.34萬億元,同比增長2%,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3.5%。出口方面,對歐出口8666.7億元,增長0.3%,其中三分之二為機電產品,增長了5.7%。進口方面,自歐進口4708.7億元,增長5.2%,其中逾五成為機電產品,醫藥品和農產品增速均超過20%。
專家指出,考慮到中歐關係近期發展較為密切,隨著經濟進入上行階段,預計第二季度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將好於第一季度。
黃衛平教授說:“從外貿結構來看,東盟仍然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隨著烏克蘭危機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歐洲不會像過去烏克蘭危機剛發生時有那麼多不確定性了。而且歐洲領導人近期訪華較為頻繁,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歐貿易可能會發展得較為穩定,第二季度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數據就會更好一點。”
此外,數據顯示,2023年1-3月,中美貿易額為1615.87億美元,同比下降13.1%。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1152.37億美元,下降17%;中國自美國進口463.5億美元,下降1.7%。
黃衛平教授表示,不僅僅是現在,未來中美貿易也將呈現不太樂觀的發展態勢。他說:“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美國在推動跟中國‘脫鈎斷鏈’;另一方面,美國整體的經濟情況不太樂觀,美國自身對中國貨物的需求也不會像過去那麼旺盛。”
2023年1-3月,中俄貿易額為538.46億美元,同比增長38.7%。其中,中國對俄出口240.74億美元,增長47.1%;中國自俄進口297.72億美元,增長32.6%。統計顯示,3月當月,中俄貿易額為200.65億美元。其中,中國對俄出口90.44億美元,中國自俄進口110.21億美元。
呂大良表示,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最主要的制約因素是外需走弱,同時保護主義、地緣政治等風險進一步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和難預期性。儘管外部形勢嚴峻複雜,但綜合研判,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相信隨著中國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外貿向好勢頭有望進一步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