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統計局週末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仍是菲律賓最大進口來源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佔菲律賓進口總額的20.6%,而對中國出口總值佔菲律賓出口總額的13.9%。
《馬尼拉時報》近日報道稱,中國在過去六年中一直是菲律賓最大貿易夥伴。根據菲律賓官方數據,去年菲律賓對華出口額達到 109.7 億美元,而從中國的進口額達到 282 億美元。
中國仍是菲律賓第二大外國投資來源國。廣西民族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葛紅亮認為,中菲“兩國雙園”項目可加速雙邊投資合作。葛紅亮專家說:“從投資佈局的角度來看,當前中國與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盟國家更加聚焦在產業或工業領域的投資,比如打造工業園區或推動企業戰略合作等。而中國與菲律賓之間的投資合作則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領域,目前尚未出現明顯轉向。不過2021年8月中國福建和菲律賓啓動了‘兩國雙園’項目,我認為後續應該會有落實具體細節的動作。實際上東盟國家主要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再加上受市場體量的限制,很難出現大型企業的跨國項目。雖然中菲此類合作數量較少,但是今後隨著中資企業在工業和產業領域加大對菲投資,兩國間的合作也會有進一步擴展。不久前菲律賓正式批准RCEP核准書,除在多邊框架下,中菲也可以進一步提升雙邊經貿關係層級,推動雙邊經貿談判或磋商安排,消除進出口的一些非必要壁壘,提高雙邊貿易的便利程度。另外,中菲在服務貿易領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特別是在落實外勞問題的細節方面。”
中國對菲律賓來說也是第二大旅遊來源國和菲律賓農產品的第三大出口市場。葛紅亮專家接著說:“雖然目前中國穩居菲農產品第三大出口市場,但與東盟其他國家的農業合作相比,中菲在農業領域的合作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與越南、泰國的農業合作走在東盟前面,不僅是因為當地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農產品,也與中資企業在當地的投資有關。未來若是相關企業的投資進一步加大,我相信菲律賓對華出口的提升可能不僅會體現在農產品領域,也會觸及其他工業產品的相關領域。特別是小馬科斯上任以來,外界談論比較多的中菲合作關鍵領域也是農業。不過當前菲律賓內部存在一些制度性問題,比如家族政治帶來的土地困難,各地區農業發展水平不均,但小馬科斯同時兼任農業部長,本身就非常重視本國的農業發展,在實現農業領域的創新發展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中菲能夠繼續推進在農業領域的合作,今後兩國可能還會有更多出彩的表現。”
眾所周知,中國對菲律賓經濟和貿易影響力的增長是在美國加強在菲律賓軍事存在的背景下發生的。俄羅斯智庫政治技術中心專家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認為,在小馬科斯總統領導下,儘管與美國的軍事夥伴關係不斷加強,但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仍將繼續增長。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說:“菲律賓將繼續在中美之間游弋,有自己的目標,對如何發展、與誰做朋友有自己的理解。這很正常,這是菲律賓人對現代世界的看法。菲律賓正受益於該地區兩個主要領導人之間的競爭,同時也在努力平衡中國的經濟滲透與美國的軍事存在。這一局面讓菲律賓更加瞭解中美兩國對菲律賓的意圖,以及兩國在菲律賓存在的結果。該地區許多其他國家也在潛在地以同樣的方式行事,認為完全有可能依靠美國的軍事存在來制衡中國的經濟滲透。”
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表示,菲律賓和其他東盟國家很“幸運”,因為中國已經開始迅速擺脫與新冠疫情有關的限制。與中國合作的發展為兩國經濟的復蘇和增長提供了潛在的強大動力。尼基塔·馬斯連尼科夫接著說:“中國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東盟周邊國家經濟平均增長0.3個百分點。可見,這裡的相互依存度是相當高的。東盟國家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中國從疫情中復蘇給東盟國家經濟帶來更大的貢獻。當然對外經濟聯繫也在恢復,過去三年關係中出現的真空現在正在得到填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總理最近訪問中國就是這方面的證明。這些國家發展對華關係的意願將支持其經濟的復蘇和增長。與中國合作也將為東盟一體化提供額外的動力,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爭相成為這一一體化的中心。”
馬來西亞總理訪華期間簽署了19項協議,包括增加對清潔技術、數字經濟和現代農業的投資。馬來西亞也因此從中國獲得了 1700 億令吉的投資承諾。這相當於 384 億美元或 512 億新加坡元(按現行匯率計算,1 新加坡元約等於 0.75 美元)。馬來西亞中小型企業協會會長丁宏星稱這是給本國工業帶來的好消息,並認為這將產生連鎖反應,因為中國以其高科技專業知識而聞名,馬來西亞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周訪華也為兩國關係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其主要成果之一是完成了升級已生效14年的雙邊自貿協定的談判。中新兩國打算今年啓動的該協議的更新版本將提供更加親商、自由和透明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