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202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21萬億元,同比增長3.0%。受疫情因素影響,未達到5.5%左右的預期目標。
劉志勤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我認為既符合實際情況和市場預期,又符合穩中有進的戰略指標。同時這一預期也體現了中國經濟的三大特點:潛力大,活力足和韌性強,並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正處在穩妥的發展階段。近來不少分析人士都在談論中國經濟的報復性消費和增長,但政府報告沒有表現出急躁和過於樂觀的傾向,而是選擇穩字當頭。”
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的經濟與國際市場和世界經濟緊密相連,在國際壓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中國可能會面臨諸多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不確定性壓力,甚至是突發情況。正如政府報告和文件中所指出的,未來的形勢不排除驚濤駭浪的可能性。因此設定GDP的預期目標為5%,是為了滿足中國的最低發展需求而設定。另外,這一預期也反映出中國政府對未來充滿信心,對市場充滿信心,對中國的經濟結構充滿信心。
劉志勤同時認為,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持續增長。
劉志勤說:“我國正式公佈今年GDP增長預期目標為5%,符合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預期,比如近期IMF、世界銀行等多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都提高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這體現出國際市場非常重視中國經濟的表現,也說明中國經濟對於世界的發展確實發揮著舉足輕重的正向推動作用。這些年來中國對於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如果持續發展下去,很可能會突破40%的貢獻率,而這對處於疲軟狀態的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來說,都是利好消息。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國家也因此信心倍增,摩拳擦掌準備與中國的經濟同步得到提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月底發佈報告稱,隨著經濟重新開放,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將從去年的3%提升至5.2%。花旗將中國2023年GDP增長預期由5.3%上調至5.7% 。瑞銀經濟師預計,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將增長5.4%,高於此前瑞銀預計的4.9%。中國經濟復蘇進展好於預期,市場供應鏈穩定,房地產市場也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