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國集團外長在烏克蘭問題上存在尖銳分歧

二十國集團(G20)外長在新德里會議結束時未就烏克蘭問題表態,七國集團國家與組織內新興超級大國之間在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上的顯著差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顯。
Sputnik
新德里總統府在二十國集團外長會期間變成了堡壘,周圍有數百名警察和安全人員把守。記者們有機會從遠處或在媒體中心的大屏幕上觀看外交官們的聚會。
然而,一些政客自願直接與媒體交談。受邀參會但並非二十國集團成員國的荷蘭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沃普克·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 一直對俄羅斯捲入烏克蘭危機發表嚴厲言論,堅持要求海牙支持軍事解決衝突。胡克斯特拉不願回答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關於荷蘭公眾是否支持其政府侵略性戰時言論的問題,但是,從最近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一次集會來看,許多人對他們的國家捲入烏克蘭衝突並不滿意。
然而,法國外交部長凱瑟琳·科隆納(Catherine Colonna)確實在二十國集團外交會議上佔有一席之地。法國是七國集團的策劃國和創始國之一,現在它加入了二十國集團內七國集團(主要是西方國家)的“合唱”,呼籲懲罰莫斯科捲入烏克蘭衝突。科隆納發表了一份聲明,看起來像是對其他二十國集團成員在烏克蘭問題上應該做些甚麼的指示——這是許多新興超級大國不太可能接受的,至少是因為它的語氣。有經驗的記者注意到,在支持基輔或莫斯科的問題上,西方國家與二十國集團其他成員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

“起初就非常糟糕的分歧在去年變得更糟。”美聯社記者兼外交撰稿人馬特·李( Matt Lee)在新德里會議期間告訴衛星通訊社。“現在您看到中國人甚至更多地站在俄羅斯人一邊。我認為這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來說是令人擔憂的。”

俄外長:西方堅持在G20外長會最終文件中保留涉烏問題措辭
莫斯科則在會議上提出了與烏克蘭衝突間接相關的能源和糧食安全等棘手問題,而西方則試圖淡化它們的重要性。儘管如此,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堅稱需要調查去年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破壞事件,據美國記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稱,這是美國在挪威的幫助下進行的。
不同於因莫斯科和北京的反對而在二十國集團外長聲明中未提及烏克蘭衝突的立場,外交官們卻對針對關鍵能源基礎設施的恐怖襲擊予以了譴責。
最終文件還強調了協議各方全面及時執行聯合國調解的糧食協議的重要性,這可以被視為莫斯科的勝利,因為俄羅斯正是從這個角度希望在新德里解決這個問題。
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將在新德里至少停留一天,出席定於3月3日至4日舉行的瑞辛納安全對話 ( The Raisina Dialogue)地緣政治和外交會議。
媒體:印尼在G2O會議上呼籲和平解決烏克蘭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