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中國的防疫措施放寬,認為對中國出口將增加的預期升溫。1月下旬中國迎來沒有出行限制的春節假期,這成為接納中國遊客的周邊國家貨幣的利多因素。此外,截至2月1日舉行的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後的加息放緩預期也成為東風。當然,期待先行的一面突出,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
亞洲貨幣升值的因素之一是中國遊客的復蘇。其中在2019年旅遊相關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約2成的泰國明顯受益。當時,在到訪泰國的約4000萬外國遊客中,中國遊客佔到4分之1。中國媒體報道稱,從2023年春節假期中國人赴海外旅遊目的地來看,泰國排在第1位。
此外,韓國和台灣等的工業產品對中國大陸出口增加的預期正在加強。由於天然氣和原油等資源出口增長,印度尼西亞盾和馬來西亞林吉特也被買入。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西浜徹指出,“因中國經濟重啓而最為受益的地區是亞洲”。
受貨幣升值推動,投資資金已開始回歸亞洲各國的債券市場。調查公司EPFR的數據顯示,在1月的4周(快報值)內,2億6400萬美元資金流入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債券基金。2022年2月以後持續11個月的資金外流已踩下剎車。
對中國經濟重啓的期待還體現在股票市場上。代表性的MSCI全球指數(MSCI World Index)1月上漲6%,從該指數的各國和各地區漲跌比率來看,中國大陸大幅上漲12%。與中國大陸貿易額巨大的韓國(9%)和台灣(10%)股市也大幅上漲。大和證券的金森睦美指出,“中國(大陸)春節期間的消費堅挺,再加上美國加息減速預期加強,以台灣和韓國的半導體為中心,預期升溫”。
目前中國經濟的確出現積極跡象。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31日發佈的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達到50.1,4個月來首次高於50的榮枯線。但針對中長期前景,看法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