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正在復蘇
對中國任何一家餐廳來說,年夜飯業務都是極其重要的,餐館在除夕夜賺取的利潤有時高達全年收入的一半。平均而言,除夕夜的收入為餐廳帶來約30%的年利潤。今天,隨著大多數限制措施的解除,此前因疫情而不再流行的年夜飯新時尚正在恢復。據《北京商報》報道,北京一些受歡迎的餐館在春節前一周就被預訂了80%的座位。中國各地都有這個趨勢。
哈爾濱老字號“老廚家”第四代傳人鄭樹國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今年除夕夜,他的餐廳將顧客爆滿。鄭樹國指出,他的餐廳情況“特殊”,由於餐廳人氣高,所以能夠每年保持增長。他說:
“防疫措施調整放開後,哈爾濱的餐飲業實際上並沒有迅速恢復,這與病毒的傳染力以及人們對疫情仍持謹慎觀望的態度有關。‘老廚家’的情況比較特殊,由於幾家門店已經成為外地遊客來哈爾濱的美食打卡地標餐廳,再加上正逢哈爾濱冰雪節,外地遊客非常多,所以‘老廚家’的客流量與往年相比沒有太大變化。‘老廚家’今年年夜飯的預訂情況與往年一樣,被全部預訂滿,並且預訂時間也比較早,因為部分飯店周邊的居民在前一年臨近春節前沒有訂上,所以第二年會提早預定,比如今年不到元旦包間就已被全部訂滿。”
他認為,在飯店吃年夜飯是中國一個非常古老和重要的傳統,即使在疫情的情況下,也必須保持這一傳統。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他分享了今年人們最想在餐桌上看到的食物:“春節期間年夜飯是非常重要的一頓飯,不僅意味著團圓,也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的期盼。所以今年與往年一樣,魚肉、雞肉都是必有的,比如‘紅燒全家福’。另外,‘老廚家’創始人當年服務於官家,一些官膳中的吉祥菜背後的典故和歷史文化被廣為流傳後,前來的客人也紛紛樂於點這些吉祥菜,比如‘歲歲有盈餘’、‘口福肘子’等。”
出行
據中國交通運輸部估計,今年春節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將達到21億人次。儘管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是去年的兩倍,但僅恢復到疫情前的70%。 衛星通訊社在讀者中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左右的人選擇在國內旅行,而不到5%的人選擇出境游。
一位名叫Kahtyee的姑娘是北京一家大型公司的品牌負責人。她告訴衛星通訊社的記者,她很久以前就想給父母一份禮物——帶他們出國旅遊。新年到來和期待已久的取消疫情限制措施都是很好的理由。Kahtyee說:
“記得疫情前,我每年都會規劃帶父母出境游一次,在我的觀念里,趁著父母身體健康年紀尚輕帶他們多看看這個世界,畢竟父母年輕的時候出國並沒有現在這麼容易。很高興現在疫情完全放開了,我計劃著帶父母去趟歐洲,去一些小眾國度感受日月星辰,看看童話里的森林和錯落的紅房子。我認為疫情放開打開國門是遲早的事情,中國這二十年的發展飛速,讓我們這一代人見識了打開國門,與國際接軌的種種好處。”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仍然希望呆在家裡——包餃子,和最親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過節,回憶過去,平靜地過新年。
家裡更好
儘管解除了疫情限制措施,可以暢通無阻地踏上節日之旅成為風潮水,但仍有許多中國民眾不急於去餐館就餐或乘坐第一架飛機。
28歲的周女士認為,要像以前一樣慶祝節日,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現實。她說:
“之前我們家過年也會去飯店吃飯,但是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這個習慣就停止了。今年雖然說放開了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我們家也沒有打算去飯店過年。一個原因是三年以來都是在家裡過的,習慣了,今年也想要盡量簡單一些,不想那麼麻煩。另一個原因是,即便家人都已經感染過一次了,也會擔心會不會因為外出就餐而二次感染,這種心態上的徹底放鬆還需要一些時間。我覺得主要原因是這個:心態上的徹底放鬆還需要一些時間。”
對於一些人來說,新年原則上是一個節日,只需在自己家裡慶祝。即使現在每個人似乎都厭倦了呆在家裡,但也不想打破這一傳統。李女士解釋稱:
“年夜飯傳統在家裡吃。今天貼窗花,三十上午貼春聯。年夜飯葷素搭配,要有寓意,比如有魚,寓意年年有餘。每家準備的菜不一樣,但魚都有。發紅包給小孩,現在我們也給老人發。逛街購物,逛廟會,博物館,看電影,做客,聚會等。”
費女士表示:
“我家不打算春節去餐館飯店吃飯。在家做飯吃,寫春聯,貼窗花,去公園逛逛,滑冰,可能去博物館和廟會,如果人太多了就不去了。”
今年的春運從1月7日開始,到2月15日結束,共計40天。預計探親流約佔春運客流的55%,務工流約佔24%,旅遊和商旅出行分別約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