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回顧

東亞人口老齡化持續加劇:韓國生育率再創新低,中國出台支持人口增長措施

生育率下降已成為亞洲許多國家的共同問題。韓國今年的出生率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日本人口繼續大幅下降,而中國正針對即將到來的人口下降出台支持措施。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就此採訪了一些專家並調查了年輕一代,以瞭解這種下降的原因,評估解決問題的方法。
Sputnik
到本世紀末,中日韓人口可能不僅“老齡化”,還會下降40-50%
韓國今年生育率再次打破全球最低紀錄。11月統計的生育率(每位育齡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降至0.79,而人口簡單再生產並保持穩定水平要求的系數為 2.1。2020年韓國人口首次出現下降。 今年9月韓國統計廳做出預測,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到2100年韓國人口將減少50%以上,達到1953年的水平,即僅比2000萬人多一點。而在本十年中,當最後一批嬰兒潮一代(40 年代中期-60 年代中期出生的一代)退休時,韓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每年減少 33 萬。根據 2021 年 11 月的數據統計,16.8%的人口由65歲以上的人組成。到2025年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增加到20%,而且還會繼續增加。
到2044年韓國可能成為世界上老年人比例最大的國家
自 2010 年以來日本一直在經歷持續的自然人口下降。2022年初比前一年減少61.9萬。 據聯合國預測,到2100年日本人口可能從1.26億降到7400萬,而65歲以上的人口將佔38.7%。 日本厚生勞動省預測,到 2030 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比 2006 年減少 1000 萬,為 5600 萬。
中國也正處於人口下降的邊緣。《環球時報》援引國家衛健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司長楊文莊的話報道稱,中國人口即將進入負增長。據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中國人口可能從14億下降到13億,到本世紀末下降到8億。到 2020 年代末,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中國 65 歲以上人口的數量將超過0-14 歲兒童的數量,並且他們在人口中的比例還將繼續增長。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李長安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萎縮會對該地區的經濟造成沈重打擊。李長安教授說:

“最重要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社會總需求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講,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它的需求會有比較明顯的縮減。對很多的大宗商品,比如說住房等等的需求減少的趨勢會更加明顯。二是對供給會造成比較大的影響。由於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減少,特別是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會使得社會的供給出現一定的缺口。無論是數量也好,還是質量也好,在一定的時期、一定的階段,都會造成比較大的衝擊。

”此外,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會造成撫養比的快速上升,造成全社會的人口負擔加重。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抑制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以它帶來的風險還是比較明顯的。從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人口老齡化往往是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中國最近這十幾年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放緩跟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存在著比較強的相關性。”

進步是高出生率的隱形敵人
中國、日本和韓國在 20 世紀都推行過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危機及其明顯後果的意識是在即便取消限制後出生率仍然持續下降時表現出來的。然而,目前的趨勢難以迅速克服。從各項統計數字和預測來看,東亞地區的人口狀況幾近危急,不過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齡化問題是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典型問題。
中國將在2035年左右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正如俄羅斯人口學家弗拉基米爾·季馬科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解釋說: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死亡率的下降,儘管這聽起來似乎很矛盾。弗拉基米爾·季馬科夫專家說:

“全球生育率下降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具有社會生物學特點。事實上,傳統上所有社會都致力於降低兒童死亡率。 兒童死亡率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籠罩著所有社會。生育很多孩子是一項任務,這樣至少有人能活下來。當兒童死亡率開始下降時,大約兩代人之後出生率就會急劇下降。人們清楚,為了留下兩個可以更替他們的後代,沒有必要,比如說,去生八個孩子。沒有甚麼威脅到他們,藥物可以治療疾病,也餓不著。兩孩家庭正在成為很多人內心的一種常態。 然而,預期很少與現實相符。我們很清楚,視情況而定,一個人可能會比提前計劃的生育更多的孩子,但通常會生得更少。”

弗拉基米爾·季馬科夫認為,還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進步而背離傳統和宗教信仰的下降,以及個人主義和消費者種族增長等。他接著說:
以前,孩子是有人在你年老時養活你的保證,許多農業社會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 現在孩子更多的是物質負擔。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年輕人正在成為現代文化唯物主義理性的人質。”
這一切也適用於東亞地區。然而其中一些問題在中國、日本和韓國比在一些西方國家更為突出。在李長安教授看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三個國家在過去幾十年中出現的共同的異常快速的經濟發展。李長安專家說:
“中日韓都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韓國稍微早一點,大概是從上世紀60年代以後開始經濟起飛,中國是從上世紀80年代以後開始經濟飛速發展。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講,中日韓經濟快速發展的時間都不長。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了西方國家兩三百年的經濟發展成就,對於年輕人來講造成的壓力非常的大,所以年輕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掙更多的錢,能夠為家庭創造更好的條件。”
這些國家的青年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不能不影響到青年社會問題的增長。生活期望過高、父母的壓力、市場競爭的激烈等等,所有這些往往會導致生活失衡。這在一些年輕人中會導致社會適應問題,對社會種族的排斥。 由於年輕人社交技能的下降、自我實現、性活動的減少,報刊等各種媒體和社會學研究中充斥著新的術語:家裡蹲,無性症候群,尼特族(也稱啃老族,是指不安排就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的年輕人),躺平等等。
弗拉基米爾·季馬科夫說:
在日本,孤獨感問題急劇上升。有很大比例的人在 30 歲之前根本沒有性交。我相信可以看到類似的社會現象,例如,在新加坡和韓國,即對於那些高度城市化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可比水平的技術滲透的國家。”
同時,正如李長安教授指出的那樣,東亞社會對家庭和婚姻的文化態度相似,這也無助於高出生率。他說:
中日韓都是東亞文化,屬於儒家文化圈。一般來講,在婚姻跟生育的觀念方面比較保守,跟西方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中日韓國家,婚前生育等現象就極少出現。
沒錢沒時間:年輕人想生育嗎?
中國、日本和韓國的准父母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是,在父母雙方通常都有自己事業的情況下,很難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間找到平衡。中國90後充分感受到了專家口中的經濟和社會壓力。他們往往是家庭中的獨生子,他們覺得有義務不辜負投資於他們的養育和教育的父母的期望,並對自己未來職業和生活水平抱有很高的期望。 然而,儘管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但這一代年輕人面臨著更多的競爭,生活節奏加快,大城市房價和物價上漲過快,吞沒了他們的收入。 90後代表周女士說:

我覺得中國年輕人的‘社交恐懼症’、‘獨居’、‘躺平’的趨勢正在變得越來越普遍。最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年輕人真的想要這樣,而是因為生活成本太高,而不得不這樣。

“比如,社交恐懼症,從表面來看,的確是因為現在年輕人有較高的自我意識,不願意‘隨大流’,可是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現在的年輕人都忙於工作、賺錢,壓力太大,根本沒有時間跟精力發展興趣愛好,朋友之間也越來越沒有共同話題。”

另一位受訪者吳女士認為,這種情況將導致一些年輕人放棄並退出競爭。她說:
我雖然不是丁克一族,但是目前我個人確實沒有太強烈的生育慾望,而且我身邊的80後、90後朋友已經生育一胎的也不多,二孩家庭更是寥寥無幾。我認為,一方面高昂的房價、巨大的養育成本以及雙職工父母空閒時間太少等外部因素影響了新一代年輕人的生育慾望。另一方面,在富足家庭成長起來的獨生子女更加關注自我,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因素。
吳女士補充道,不過許多人沒有放棄建立有孩子的家庭的計劃。她接著說:
雖然年輕人的生育慾望越來越低,但是不可否認依然還有很大一部分人願意生育,疊加上龐大的人口基數,實際上生育人群的數量還是很可觀的。
如何應對低生育率的挑戰,目前還沒有通用的答案
《中國日報》8月報道稱,中國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制導意見》。其中包括稅收、保險、教育和住房等領域的支持措施,並鼓勵地方政府擴大嬰兒護理服務和創造相應家庭的工作崗位。 李長安教授認為,通過提供這種支持,政府能取得一定的效果。李長安專家說:

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減少方面,中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政府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無論是在宣傳方面,還是在政策的制定方面,甚至有不少的地方政府號召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事業單位的人員率先多生二胎、多生三胎,起到示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政府主導的特色。

“另外,在各地探索經驗方面也是多樣化的。包括延長產假、對生育女性進行補貼、獎勵,還有一些地方探索男性的生育假期來陪伴女性等等,採取了很多的措施……中國目前的政策體系剛剛起步,尚處於探索階段。也就是說,日韓相比中國走的更前面一些,給的物質獎勵更多。”

日本和韓國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應對人口增長,也較早面臨老齡化問題,自上世紀90 年代以來就已經推行這些政策。在日本,政府把減輕撫養孩子負擔寫入了五年“天使計劃”(1994、1999)和“加一”政策中。 旨在改變將工作置於家庭之上的企業文化,增加幼兒園的有效性並增加休陪產假的男性人數。目前日本還制定了各種計劃來支持有中學及以下子女的低收入家庭,特別是每月為每個孩子提供高達 15000 日元的補貼。一些提高出生率的措施不免給人一種絕望的感覺:例如,2020 年日本政府宣佈計劃資助利用人工智能為人們尋找最佳伴侶的項目。
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在過去 16 年韓國已花費超過 2000 億美元來支持生育率。政府有增加此類援助的計劃:其中包括,政府打算將 1 歲以下兒童的每月津貼增加到 100 萬韓元。但是,受北歐國家人口政策的啓發,政府仍然沒有能夠應對社會結構性問題和工作至上的範式。結果,迄今為止巨額資金注入並未取得任何成功,形勢還在繼續惡化。
不能說任何一個國家的人口政策都能給我們一個通用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李長安專家解釋說:
準確地來講,全世界都沒有探索出特別成功的提高生育率的辦法值得學習。一些國家之所以能夠較好地處理人口下降問題,靠的是移民。而東亞國家普遍接收移民不多。
與此同時,中國、日本和韓國正準備利用老一代的資源。預期壽命的延長對這些國家提出了一項挑戰,即如何讓老年人盡可能多地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從而解決勞動力減少的問題。然而,老一輩本身並不急於成為閒人。 根據中國招聘平台51job.com 十月份的一項調查,在 1368 名 60 歲以上的受訪者中,有 2/3 的人希望在退休後重返就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