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歐洲外交政策讓歐盟政治家們清醒

緊隨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對歐盟來說並非最佳選擇;中國與歐洲主要國家高層對話,正在修正歐盟的外交;歐盟在經濟和投資上對中國的依賴,對發展合作有推動作用,儘管歐洲議會呼籲與中國脫鈎。
Sputnik
美國是歐盟最為重要的盟友,但在某些情況下,歐盟並不認同美國的對華立場。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在歐洲議會就歐盟與中國關係進行辯論是這樣指出。從博雷利的言辭看,美國可能決定大幅減少中國獲得技術的可能性。
歐洲國家立對此觀點各不相同。比如,美國阻止中國獲得世界領先的荷蘭光刻機製造商ASML公司設備,對此荷蘭明顯在抵抗美國的壓力,畢竟,中國是荷蘭繼德國和比利時之後第三大貿易夥伴。
博雷利在辯論過程中指出,歐盟和中國政治上的分歧,不應阻礙雙方的協作。歐洲不關注中國的力量,是很難構建未來的,中國以其規模和經濟實力在世界上應起到應有的作用。
博雷利這次有關中國的立場,與四月份他在歐洲議會上的表現有了明顯差別,他當時稱歐盟-中國峰會是“聾人對話”。
歐洲理事會主席:歐盟不希望像依賴俄羅斯能源資源那樣依賴中國
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弗拉迪斯拉夫·別洛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近幾周中國領導人與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荷蘭夥伴們舉行的會晤,可能影響到歐盟外長的言辭語氣。他說:

“歐盟在制定外交政策時考慮到各個方面,而以上述所說的五個國家是歐盟經濟潛力最強的國家。一方面,中國是價值觀方面的對手,但另一方面又得在經濟上相互協作。正在考慮如何將其分開看待。歐盟秉承的是策略是:中國是‘夥伴’、‘競爭者’和‘對手’。有的時候,價值觀策略是在將中國看成是‘對手’,有的時候,布魯塞爾在‘夥伴’和‘競爭者’間尋找中間路線。博雷利建議對中國強硬時要最大程度地減少可能的損失。歐盟對中國有依賴,目前是無法消除的。微電子半導體和稀土領域,都是歐盟的弱點,客觀上依賴於國際分工。從這點考慮,歐盟試圖在對華政策中尋找平衡,無論怎麼批評德國總理對華進行訪問,他還要秉承這種方略。”

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危機背景下,歐盟也許要將歐中關係歸位到合作的軌道上。他說:
“目前中歐在安全領域沒有根本的、不可調和的政治問題,這是中歐政治互信的一個基礎。然而不可否認,歐洲在意識形態上又對中國高度不認可。如果歐洲沒有民生問題亟待解決,可能還會對中國百般挑剔、指手畫腳。但是在歐洲經濟不景氣、民生問題頻現的情況下,歐洲大國與中國經濟相互聯繫的重要性日趨突顯。而且對歐洲政客而言,通過加強對華經貿合作解決國內民生問題,也有利於為自己贏得選票。所以在這一動力下,中歐關係又被拉回了合作的軌道上。我認為未來還會繼續朝著這一趨勢發展。”
王鵬同時還認為,歐盟對中國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立場。他說:
“在俄烏衝突和美國印太戰略的雙重背景下,歐盟的對華戰略不可避免受到了俄羅斯和美國的影響。目前來看,歐盟對華政策的變動比較有規律可循,一方面取決於中俄步調是否整齊劃一,是否會對歐盟構成威脅。比如俄烏衝突初期,由於被美國帶節奏,歐盟的對華態度明顯惡化。後來中國反復強調秉持公平公正的立場,在不傷害中俄關係的前提下,在一些事務上未完全偏袒俄羅斯,讓歐盟看到了中方的誠意。包括近期中美元首在巴釐島峰會期間會晤,雙方在‘反對使用核武器’問題上達成一致,也讓歐盟感到放心。另一方面,美國對歐洲‘割韭菜’的行為,讓歐洲非常惱火。因為歐洲在能源上大幅依賴俄羅斯,自俄烏衝突爆發後,無論是維護跨大西洋關係還是自己的利益,歐洲都格外配合美國的戰略,對俄羅斯採取極其強硬的立場,甚至基本切斷能源聯繫。但是在歐洲面臨能源民生問題時,美國不僅沒有拿出任何誠意,反而還有趁火打劫的趨勢。應該說美國的行為將歐洲推向了遠離自己的方向。”
中國與歐盟正在構建平等關係,並一直呼籲歐洲主要國家領導人在制定對華政策有獨立性。不久前,中國的歐洲夥伴們親耳聽到中國最高領導人支持歐盟的戰略獨立,即中國和歐盟關係不應屈從於第三方或受到第三方的控制。歐盟能否在歐洲—美國—中國三角關係中找到自己獨立和平衡的位置,或中歐關係發展是否還像以前那樣成為美國遏制中國戰略中的“棋子”呢?
博雷利稱歐盟希望平衡俄羅斯和中國在中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