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 領導的澳大利亞前政府拒絕與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簽訂建造12艘柴電潛艇的合同。合同總額為560億歐元。澳大利亞對退出該項目的解釋是在新的“澳英美三邊夥伴關係”(AUKUS)下與英國和美國達成協議。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澳英美三邊夥伴關係”看起來可能相當富有前景,因為它包括生產設施的發展和重新裝備,以及轉讓建造核潛艇所需的敏感技術。然而一年過去了,盟友在言行轉變中的問題越來越明顯。
英國預先指定為澳大利亞生產兩種類型的核潛艇——機敏級(Astute Class)和無畏級(Dreadnought Class)。建造7艘機敏級潛艇的計劃歷時20年,但迄今為止只生產了5艘,而且實施進度極大落後,價格也大幅上漲。生產4艘無畏級潛艇的計劃於2016年啓動,但其中第一艘的建造至今甚至仍未完成,預計只能到2030年才能完成。
類似的情況正在美國形成,美國啓動了一項計劃,以取代現役和未來10年內即將退役的洛杉磯級(Los Angeles)和俄亥俄級(Ohio)核潛艇。同時,由於擔心新型哥倫比亞級(Columbia )潛艇的投入使用會推遲,俄亥俄號的服役壽命被從30年延長至42年。英國和美國的共同點是在項目成本顯著增加、缺乏高水平熟練專家以及兩國造船廠缺乏額外空間的背景下出現資金問題。也就是說,為澳大利亞建造核潛艇的隊列可能將會排相當長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海軍服役的6艘柯林斯級潛艇(Collins)將於2025年到期。根據與法國海軍集團的合同,最初計劃由12艘潛艇取代它們。然而,由於拒絕交易,澳大利亞遭遇一個令人不快的兩難境地:要麼把已經老化的柯林斯級潛艇送去進行大修——為本國造船廠的工作排得滿滿的;或者使它們退役並在“澳英美三邊夥伴關係”的框架內開始為建造核潛艇而重新裝備造船廠——這意味著至少在未來10年里,根本沒有潛艇艦隊。
考慮到澳大利亞計劃組建一支由8艘核潛艇組成的艦隊,根據許多估計,這實際上不會在2040年之前發生。正是由於潛艇艦隊重新裝備中出現的時間差,“澳英美三邊夥伴關係”受到了澳大利亞反對派的積極批評。
目前,澳大利亞政府正在與盟國一起考慮實現既定目標的各種方案。其中包括:從盟國購買第一批樣品並隨後在本國生產、參與協議的三個國家聯合生產,甚至重新從法國購買潛艇。澳大利亞當局應在2023年3月做出最終決定和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