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物理學家將模擬飛往火星的重要過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7日電 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對衛星通訊社表示,該校地球物理教研室與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贏得了俄羅斯科學基金會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三年資助經費,用於模擬磁重聯(Magnetic Reconnection)過程。
Sputnik
消息指出,模擬磁重聯過程對於設計火星飛行方案非常重要。
據科學家估計,飛往火星可能要一年左右的時間,這需要一艘能夠承受相應載荷的航天器。要使之成為可能,就必須詳細研究宇宙輻射對飛船結構和人體的影響。為此需要研究磁重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能量特別高的帶電粒子(質子和電子)。
消息顯示,正在哈爾濱建設的空間輻射地面模擬裝置(SESRI),用於研究充滿對人體有害的高能粒子的外部空間環境。在聯合工作過程中,中國科學家將在一個巨大的柱形真空室中創造一個人工磁層,並在其內部安裝幾十個測量磁場的傳感器。借助這些傳感器,俄羅斯物理學家將模擬真空室中發生的磁重聯過程並產生加速粒子。
此外,此項聯合工作還包括磁層中所有過程的數值模擬和計算。科學家們計劃描述在磁重聯過程中,磁場和數十億質子與電子組成的等離子體發生的變化。
磁重聯現象還被認為是極光、太陽耀斑和許多其他空間爆炸現象的原因。因此,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指出,除了執行在外層空間的長期飛行之外,研究人工磁層還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瞭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磁場和太空天氣的影響特點,從而相應瞭解其對衛星在近地空間的運行、北極輸電線路運行以及人類健康的影響。
中國科學家證實祝融號火星著陸區曾存在大量液態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