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發言人:中國市場對整個汽車行業具有戰略意義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Volkswagen AG)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中文網專訪時介紹了公司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計劃。雖然該公司拒絕談論其總裁在訪問北京期間所達成的協議的具體細節,但大眾汽車表示,儘管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他們仍希望德國總理朔爾茨不久前對中國的訪問將成為恢復深化兩國關係的重要信號。
Sputnik
超越老師
德國大眾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汽車市場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之一。曾幾何時,大眾汽車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獨特“老師”和“標準”。自19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德國品牌幾十年來一直是銷量最高的品牌,中國是其最大的市場,約佔汽車銷量的40%,幾乎佔公司總利潤的一半。
中國開始圍繞電動機重建汽車工業,而大眾汽車遭遇到來自特斯拉和中國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今天許多事情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
早在2019年,大眾汽車在中國銷售了423萬輛汽車。2020年,總銷售額下降了9.1%。到2021年,大眾汽車的銷量又下降了14%。巧合的是,同年,大眾汽車開始在中國銷售其首款ID系列電動汽車。
在發展新能源交通戰略的框架下,大眾汽車在中國建造了三個工廠來生產電動汽車的MEB平台。去年,公司打算在中國銷售8萬至10萬輛ID系列的電動汽車,但勉強達到7萬輛的目標。
中國媒體和社交媒體經常指出,電動汽車在設計方面無法為大眾汽車的品牌形象辯護,而在智能功能方面則落後於特斯拉和中國品牌。
此外,中國對電動汽車的主要需求來自價格低於8萬元的中國品牌,或者相反,來自特斯拉(Tesla)、比亞迪(BYD)、蔚來(Nio)、小鵬汽車(Li и Xpeng)的豪華車。另一方面,大眾ID瞄准的是平均價格標籤,這也是它在選擇時失敗的原因,因為它20萬-28萬元的成本大大超過了好汽油車的成本。
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新道路
公司並沒有失去爭奪中國市場的希望。今年夏天,公司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斯蒂芬·沃倫斯坦(Stefan Wollenstein)在媒體吹風會上表示,無論如何,他打算到 2022年底將電動汽車的銷量翻一番。除其它外,大眾汽車的目標是到2030年使電池電動汽車佔其產量的50%,到2040年接近100%。
德國總理朔爾茨最近訪問了北京,他帶來了由德國各大品牌代表組成的整個商業代表團,他的訪問可能從潛在上有助於公司提高業績。代表團成員還包括大眾汽車公司首席執行官奧利弗·布魯姆(Oliver Blume)。公司代表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儘管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但朔爾茨的訪問將是恢復深化合作的重要信號:

“原則上,我們支持任何形式的雙邊對話。鑒於當前的地緣政治和經濟挑戰,我們認為聯邦總理及其代表團的訪問是再次加強兩國交流的重要信號,”該公司表示。

此外,公司保證,由於強大的合作夥伴,長期和良好的關係有助於大眾汽車像過去一樣對市場充滿信心:

“中國市場對整個汽車行業具有戰略重要意義。大眾汽車仍然是中國市場上的第一名,並以實力地位運作。我們在歷史上深深扎根於市場,受益於強大的合資夥伴,被廣泛視為國內品牌。”

通過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FAW-Volkswagen Automobile Co. Ltd.)這兩家合資企業,大眾汽車集團向中國市場供應奧迪(Audi)、斯柯達(Škoda)和捷達汽車(Jetta),還進口保時捷(Porsche)、蘭博基尼(Lamborghini)和賓利(Bentley)汽車。
至於中國市場上的發展戰略,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指出,公司對未來的發展戰略有著清晰的願景,將繼續遵循“從中國到中國”的原則: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趨勢與‘智能汽車”主題息息相關。除了連接性,這主要意味著自動駕駛和後來的自動駕駛。這一髮展為大眾汽車提供了重大機遇。我們有一個明確的計劃來利用市場機會。我們的戰略側重於加強我們的本地研發,從而將‘從中國到中國’的信條延伸到生產中。我們將重點放在電動汽車上,並系統地投資於當地的研發,尤其是軟件方面,承擔著更多的責任,並與CARIAD 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的戰略將使我們能夠在中國實現雄心勃勃的目標,”大眾汽車集團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介紹道。

2015年以來,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20年,中國制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到2025年將電動汽車的產量提高到汽車總數的20%。需求也在響應雄心勃勃的計劃:根據中國公安部的統計,截至2022年6月,中國購買的電動汽車數量達1000萬輛。
此外,過去一年,中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聯盟(EVCIPA)的數據,截至2022年9月,中國已部署充電站44.8萬個,比去年同期增長101.9%。
寶馬集團董事長:中國是最具戰略意義的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