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北溪”遭破壞和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說明有某種力量希望事態升級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10月9日電 中國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沈逸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從“北溪”天然氣管道遭破壞到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說明有某種力量希望事態升級。
Sputnik
9月26日,俄羅斯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兩條管道同時發生恐怖襲擊。根據丹麥和瑞典當局的消息,在博恩霍爾姆島附近發現“北溪-1”號管道兩處洩露及“北溪-2”號管道一處洩露。
10月8日早晨,克里米亞大橋清晨卡車發生爆炸,導致油罐列車7節油罐起火。大橋兩節跨梁部分倒塌。國家反恐委員會稱,引橋拱未遭破壞。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稱,根據初步數據,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造成三人死亡。
沈逸指出,從天然氣管道遭破壞到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說明俄羅斯的高價值目標愈來愈成為被襲擊的對象。這種對高價值目標的精准打擊說明有某種力量希望事態升級。因此,如何預防這樣的力量導致事態失控,將是對俄羅斯的一個考驗。 專家分析認為,從直接效果看,對“北溪”天然氣管道的破壞主要是為了打斷俄羅斯與歐洲之間妥協的紐帶,而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以及對俄羅斯境內機場的攻擊則主要是為了在政治威望方面打擊俄羅斯最高領導人。這些從危機管控的角度來看說,本質上都是為了使矛盾升級,使衝突擴大化。 他表示,雖然目前沒有任何顯著的證據指出具體實施行動的行為體,但一些力量從衝突爆發之前開始,就始終存在施加負面影響、刺激事態惡化的一貫舉措。不過從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後俄方的反應來看,首先是成立國家委員會,著手調查大橋被炸的原因,從自身找短板補短板。總體看,至少現階段,俄羅斯方面的行動還是在試圖控制事態,明顯不希望出現事態升級。 沈逸認為,就短期目標來說,如何控制俄烏衝突的烈度和範圍、避免失控,應該成為各利益關切方持續共同努力的方向。
聯邦安全局前少將確信基輔參與了克里米亞大橋爆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