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華盛頓要求,美國投資銀行可能退出中國

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花旗集團負責人承諾,如果中國大陸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將遵守美國政府的任何要求,從中國撤出業務和資產。他們是在國會聽證會上做出的這一承諾。華爾街高管拒絕就中國發表嚴厲言論,但承諾將按照華盛頓的命令行事。
Sputnik
這並非美國銀行第一次為執行美國對外政策而採取行動。儘管他們中的許多已經在俄聯邦積極發展業務 20多 年,但他們還是減少了在俄羅斯的業務規模。不過美國投資銀行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要大得多,這僅僅是因為中國市場的巨大規模。截至2021年底僅花旗一家就在中國擁有273億美元的資產,包括貸款和證券,是在俄羅斯的5倍。
美國銀行首席執行官布賴恩·莫伊尼漢在向國會代表發表講話時表示,該銀行將按照政府的政策行事。他表示,幾十年來美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發展與中國的金融合作。如果政策發生變化,銀行將跟隨新的政治趨勢。摩根大通總裁傑米·戴蒙則發表了一番“愛國”講話:我們將為美國政府的任何決定鼓掌,我們將嚴格履行對我們的要求。
從傳統上講,從以自由企業、商業獨立於政治為榮的美國公司那裡聽到這種言論是很奇怪的。當然,如果認為企業,即使是在美國,也不依賴於政治趨勢,那就太天真了。但是華爾街“鯊魚”的這種言論表明,政治利益絕對高於商業利益。就摩根大通而言,很難設想該公司在中國業務的損失微乎其微。摩根大通現在在中國擁有近 200 億美元的資產,多年來該公司一直在尋求對合資企業的完全控制權,最終獲得了中國證監會的許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週四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美國銀行領導人的言論發表評論說,美方必須嚴格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或許,面對目前情況,當西方故意煽動對台海可能發生危機的擔憂時,經營處於混亂局面。公司正試圖權衡所有政治風險,並將它們與失去中國市場可能造成的損害進行全盤考量。
媒體:如北京襲擊台灣,美國銀行或將從中國撤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黃衛平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美國資本有自己的考量。

黃衛平專家說:“經營除了經濟風險、非傳統安全風險外,政治風險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美國資本做出這種承諾,一方面可能是對美國政府表明衷心,另一方面也需要衡量在中國的業務與在西方國家業務總量的比例。另外,中國一直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不希望兩岸有兵戎相見的一天。如果中國的底線不被踩踏,和平統一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西方資本可能也在觀察局勢的變化,有自己的判斷。”

當然,中國在經濟上也面臨著某些問題。中國的年度GDP增長預測一再被下調。不過,儘管存在利空因素,全球投行仍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在 2021 年增長 11%,達到 20 萬億美元,預計到 2025 年將再增長三分之一。可見,如果美國投資銀行離開中國,他們將失去自己難得的商機。
鑒於西方資產管理市場已經飽和,他們將無法替代即使下跌的中國市場。黃衛平專家解釋說,中國有足夠的資金和資源通過內循環滿足其需求。但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將資本視為融入世界經濟的工具,西方金融機構的退出將減緩中國融入世界金融的步伐。黃衛平專家接著說:“從量的角度來看,中國市場不缺資金。但是若將資本視作整個經濟運營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外資的進入能夠推動我國經濟更好地融入世界,有利於市場的長遠發展。實際上中國經濟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對外開放都在深化,並且深化的對外開放能夠倒逼中國改革向前推進。無論是加入WTO、建立自貿區還是對外商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等政策,都能在開放的過程中發揮很大作用。所以我認為應該從更寬廣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
根據來自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今年前五個月中國經濟吸收外資總額達877.7億美元,增長22.6%。最大的助推力來自高科技領域。其中,中國科技產業外商投資增長42.7%,高技術服務業外商投資增長45.4%。儘管中國與美國和“集體西方”的政治關係趨於緊張,但在經濟層面,合作卻在擴大。今年在中國最具活力的投資就是來自美國、德國和韓國的投資者。
中國將加大刺激經濟增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