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做出了上述表態。此前拜登曾表示,沒有一個美國士兵會參與烏克蘭的衝突。晚間節目《60分鐘》主持人直接向拜登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中國大陸攻打台灣,美國是不是不像對待烏克蘭那樣,其軍人會參軍事行動?拜登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為了瞭解華盛頓的真正態度,必須考慮到美國當前的國內政治背景。11 月的國會選舉即將到來。由於創紀錄的通貨膨脹、COVID-19 疫情以及美國在經濟危機背景下面臨的社會經濟困難,以拜登為首的民主黨人已經失去了支持。對於拜登來說,重要的是至少要抓住一些東西,以證明所選路線的正確性並獲得一些政治積分。一個雙贏的選擇是對中國採取強硬措施。的確美國在這個問題上形成了罕見的跨黨派共識。
從這個意義上說,拜登的言論可能只是對“反華鷹派”的一種點頭示意。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政治研究所所長巴殿君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不應被視為美國對台政策發生根本變化的信號。巴殿君專家說:“實際上這並非拜登首次發表此類言論。雖然其是美國最高領導人,但是美國的對台政策是否已經由模糊轉向清晰,我認為目前不能以拜登的發言為準。如果一些涉台的相關法案,比如‘台灣政策法案’在國會通過,那麼基本可以斷定這是一種戰略信號,即確實改變‘一中’原則,台灣問題可能發生質變。不過由於拜登身份特殊,作為一國首腦和政府代言人,這類發言至少已經挑戰了一個中國原則,後續產生的影響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總體而言,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政府,美國制定一系列相關法案,都是在不斷虛化和掏空一個中國政策。儘管還沒有觸碰到實質性的內容,但是同樣值得高度警惕。而且可以斷定的是,美國的對台政策正在從戰略模糊向戰略清晰的方向推動。包括拜登反復發表此類言論,事實上也確實給我們一個警醒。”
所謂的 2022 年“台灣政策法案”是由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和民主黨鮑勃·梅南德斯提出的一項法案,為的是促進台灣在國際協議和組織中的主權,包括通過印太經濟框架 (IPEF)。根據美參議員提出的提議,美國聯邦政府應與作為台灣人民利益的合法代表“台灣民主政府”互動。該法案確保了美國不僅向台灣提供武器的義務,而且還促進了這些供應的信貸融資。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上周批准了該法案。後續投票將以擴大的形式進行。
拜登政府此前曾批評過該法案,至少是對最初版本,並指出它可能被北京視為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放棄。拜登不久前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重申了美國對其所有承諾的承諾。但在巴殿君專家看來,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挑釁言論仍將導致本已艱難的中美雙邊關係嚴重惡化,因為這些挑釁行為向台灣分裂勢力發出了錯誤的信號。巴殿君專家解釋說:
“第一,這會對兩岸關係造成巨大的破壞。目前來看兩岸關係已經進入高度對抗的局面,美國這一外部力量推手,包括政客的言行無疑是在鼓舞台灣向台獨方向繼續邁進。我認為美國的算盤是想要將烏克蘭模式複製在台灣問題上,而台獨分子就成為了他尋找的代理人。無論美國是在國內修改涉台法案,還是提升與台灣的關係、鼓勵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等,都是為了挑撥兩岸關係。應該說美國對台獨的外部支持禍害無窮,值得我們關注。
“第二,台獨也在爭取外部勢力的支持。他們打著所謂普世價值觀和人權民主旗號,在西方國家尋求共鳴和支持。目前來看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包括美國、日本和歐洲國家都有聲援台灣。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會影響中國與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安全關係,這種刻意讓中國和整個西方走向全面對立的趨勢危害無窮,也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第三,由於台海地處地緣政治要塞,被日本視為所謂的生命線,再加上日本對殖民問題的歷史認識不清,與台獨分子一呼百應,形成輿論上的共振,導致台獨有可能走向鋌而走險的前奏,使區域安全更加複雜化。”
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 8 月對台灣進行有爭議的訪問後,北京在台灣海峽發起了大規模軍事演習。許多西方分析人士認為,似乎是中國大陸在單方面改變現狀。其實北京對美國第三號人物訪台的反應實際上是極其保守的。但美國政客的挑釁正在逐漸破壞台海局勢,帶來了緊張局勢失控升級的風險。主要危險在於美國政客希望通過立法改變美國對台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將不得不強硬回應,這將危及整個亞洲當前的安全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