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如此,許多生活在西方的亞洲人感到困惑。儘管採取了所有舉措,當局仍繼續兩面派煽動反亞洲宣傳。他們在推特(Twitter)上表達自己的感受。
例如,用戶“蘇聯罪人”(Soviet Sinner)寫道:
“我有一種感覺,這種針對中國的新‘十字軍東徵’將使我們看到針對亞洲人的仇恨犯罪增加。”
用戶“戴夫·嚴”(Dave Yen)寫道:
“亞裔美國人現在需要一位傑出的民權領袖站出來。不僅是為了幫助我們發出聲音並阻止亞裔仇恨,也是為了防止我們社區的恐懼和憤怒循環到我們自己的無知和仇恨中。”
為美國黑人居民權利而戰的激進組織“革命黑燈網絡”的代表甚至嘲笑美國當局的行為:
“自由主義者一邊說著'我們應該組織反亞仇恨犯罪的興起',一邊發佈種族主義反華宣傳”,他在推特上寫道。
確實存在令人擔憂的理由。2020年,種族主義表現的起因是對中國傳播新冠病毒的指責。2021年,美國當局試圖突出侵犯人權議題,直到幾個月前,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才結束了這一問題。2022年,美國決定操縱地區衝突。然而,佩洛西訪問台灣再次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美國在激化台灣問題時,試圖展示“中國的咄咄逼人”,但沒有結果。然而,實際上只是再次散布了反華宣傳。錢亞旭認為,美國目前有兩個遊說團體,他們或多或少正試圖借助反華情緒來操控社會:
“我認為2022年西方的反華情緒不會有所減弱,因為精英階層和大眾階層存在連帶關係,如果精英階層仍然以反華為政策核心,民眾自然也受到這種政策的影響。目前來看,精英階層反華分為兩派,一派是強硬真反華,他們需要塑造有力的反華情緒,為自己的政治利益博取籌碼。另一派則是溫和反華,塑造敵對形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速國內在一些難以達成一致的議題上取得共識”, 錢亞旭說。
她認為,這樣做是因為美國社會在結構性危機期間難以推動各種改革。在社會不平等和國內問題日益累積的背景下,這種政策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中的種族主義急速上升。
“比如美國內部改革通常難以推動,面對很多結構性危機,此時打造一個敵對形象,比如反華或反俄,恰好能夠成為推動國內政策的有利工具。而且美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不僅社會底層沒有在全球化中獲得相應利益,反而資本在前三輪全球化中盆滿鉢滿。當資本和政治精英一起宣揚反華時,格外能夠煽動社會的反華情緒”,錢亞旭解釋說。
美國打擊針對亞裔種族主義的組織“停止仇恨亞太裔”(Stop AAPI Hate)在7月底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在該組織運作兩年來,共記錄了11467起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行為,其中43%與來自中國的移民有關。“停止仇恨亞太裔”組織與愛德曼數據情報公司(Edelman Data & Intelligence)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了一個更令人沮喪的統計數據:五分之一的亞洲人曾經在美國遭遇過種族主義。
“停止仇恨亞太裔”組織指出,雖然67%的案件是口頭虐待或粗俗的手勢,但仍有17%的案件涉及實際的身體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