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俄羅斯:永遠的朋友,永不為敵

人類正進入一個巨變的時代。 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模式正被多極化所取代。 以人民的自由和天生的權利為先決條件,他們有自己的發展道路,沒有被人強加的模式。一個對所有國家都公平和安全的新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俄羅斯和中國正在積極推動這些進程,並以自身為例展示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和考慮他國利益基礎上的國際關係的優勢。
Sputnik
在莫斯科《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1週年慶祝活動中,與會人員討論了這一問題。本次活動由俄中友好協會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辦。
大會伊始,遠東研究所代所長基里爾·巴巴耶夫提到,俄中籤署重大條約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俄中近現代史既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十年蜜月期,也見證了六七十年代因意識形態分歧兩國關係急劇降溫並演變為公開對抗。然而,悠久的友誼傳統、俄中兩國領導人的智慧佔了上風。這兩個鄰國試圖忘記舊怨、專心團結。 八十年代末,雙方宣佈實現關係正常化,九十年代中期,已達到“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兩國領導人於 2001 年 7 月 16 日簽署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體現了雙邊關係的新質量。基里爾·巴巴耶夫說:“兩國人民世代相傳的友誼載入條約是一種創新,在任何國際文件中都尚未出現這種法律規範。”
俄中友好協會副主席謝爾蓋·烏亞納耶夫作了主旨發言,稱基本條約是俄中關係最重要的文件。這位漢學家在論證這一評價時指出,2001 年的條約為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奠定了法律基礎,並將它們制定為戰略夥伴關係,而無需建立聯盟和集團。《俄中條約》確立的新型國家間關係原則隨後在上合組織文件以及俄中與第三國之間的多項雙邊協議中得到落實。
1 / 5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常旭紅髮言

2 / 5

俄中友好協會大廳的與會人員與遠東研究所代所長基里爾·巴巴耶夫

3 / 5

俄中友好協會副主席謝爾蓋·烏亞納耶夫發言

4 / 5

慶祝大會與會人員

5 / 5

慶祝大會與會人員

21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條約》確立的宗旨和原則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思想是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常旭紅演講的主旨。常旭紅女士描述了當前的世界形勢並關注當今人類面臨的新挑戰。
她說: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力量格局和國際關係體系正發生深刻變革。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勢不可檔,給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注入新活力,全球發展版圖更加全面均衡。與此同時,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疫情蔓延、經濟衰退、治理困境是國際社會面臨的突出挑戰,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強權政治成為阻撓國際合作的主要障礙。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中方願與俄方繼續在條約精神引導下,全面落實兩國元首共識,進一步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務實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加強戰略協作,努力開創兩國關係的新篇章,為兩國的發展振興和兩國人民的幸福安康貢獻力量。”

大會結束時,遠東研究所代所長基里爾·巴巴耶夫回答了衛星通訊社的提問。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新所長的宏偉藍圖
衛星通訊社: “基里爾·弗拉基米羅維奇,《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締結20多年,世界發生了深刻變化。儘管如此,該文件仍然有效,並於去年延長了五年。 如何解釋這個條約如此高的生命力?
巴巴耶夫:“該條約確定了俄中關係的特點:相互尊重主權、利益和政治制度,拒絕意識形態偏見,願意妥協,在現代地緣政治的所有問題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考慮合作夥伴的利益具有永恆的價值範疇。因此,俄中作為貿易夥伴、國際關係參與者和政治夥伴,相處融洽、相得益彰。也許當今世界上沒有哪個大國在不犧牲主權的情況下,在對當前政治現實和進程的理解深度上如此接近。俄中領導人的每一次新聲明、每一次私人會晤和電話交談都讓我們相信,這些年來我們兩國之間的合作只會變得更加強大。
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2022年,俄中夥伴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實際上變成了一場全面的經濟戰。可以說,俄中關係已經通過了這一考驗。中國毫不猶豫地支持俄羅斯尋求自身安全,並譴責美國擴大軍事集團。反之,俄羅斯也積極支持中國打擊美國在亞太地區為遏制其發展而建立的軍事政治集團。所以,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話來說是‘背靠背’,俄羅斯和中國共同為歐亞大陸乃至整個世界創造了不可分割的未來。我深信,這種夥伴關係確實沒有上限,條約注定要長久。”

衛星通訊社然而,在西方,他們預計俄中夥伴關係在新的地緣政治條件下無法鞏固。 他們認為,俄中戰略協作在很大程度上只限於口頭,但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 兩國之間舊有的政治恩怨、利益衝突甚至文明差異都被引用為論據。 你是如何認為的?

巴巴耶夫:“俄中關係確實經歷了不同的時期:友好、公開敵對和務實的夥伴關係。但有一點無法否認:我們是鄰居,而且會永遠如此,這意味著我們注定要在困難時期保持親密互助。今天,俄羅斯指望中國成為最大、最可靠的貿易和經濟夥伴,能夠支持向俄羅斯進口遭受西方制裁的商品和設備。從表面上看,中國企業已準備好填補因西方公司撤出俄羅斯而出現的空白。中國品牌的智能手機已經引領了國內市場,在消費電子市場的其他領域也出現了引導作用。中國對俄的飛機零部件供應已經恢復,汽車行業的項目前景看好。我認為雙方將找到機會滿足俄羅斯在成品和本地化生產方面的需求。

中國長城風駿7(Wingle 7)皮卡退出俄羅斯市場

“同時,中國也離不開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按照需求量和合理的價格向中國供應能源。在大政治中,俄羅斯實際上是中國唯一的主要戰略夥伴。沒有俄羅斯,中國很難與印度這個南亞國家達成協議,沒有俄羅斯,就無法想象中國最雄心勃勃的對外經濟項目——‘一帶一路’的實施。在我看來,莫斯科和北京似乎很清楚,西方國家今天向俄羅斯提出的挑戰,明天可能會向中國提出。通過聯合,兩國將能更有效地抵御對國家安全、經濟和技術發展構成威脅的外部勢力。

不能對俄中文化、生活方式和思想、傳統上存在諸多差異視而不見。這很正常:每個國家都別具一格。俄羅斯要轉過身,向它的東方鄰國敞開心扉,更好地瞭解它,研究它並努力理解它。我們研究所努力成為俄羅斯這一運動的主要推動者。因此,決定將遠東研究所更名為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現代亞洲研究所。近日將獲得一個新名,研究所會重點關注研究中國和俄中關係。我再多說兩句:我們最近發起了成立中國事務協調委員會,旨在聯合俄羅斯主要的漢學家的努力,及時向政府和商界通報中國及其周邊地區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我們的員工響應具體要求,現在正在積極向俄羅斯政府和大公司提供有關在華工作問題的建議。

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可能要過幾年才能真正互相知曉和瞭解,但兩國都致力於此,這才是最重要的。”

衛星通訊社:“經濟制裁和西方公司撤出俄羅斯市場為國內企業和友好國家的公司開闢了新的機遇。中國企業家可能對哪些市場領域感興趣?您作為主持人參加的 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2022 中俄商業對話展示了甚麼?
第25 屆國際經濟論壇俄中商業對話的參與者

巴巴耶夫:“聖彼得堡經濟論壇的俄中會議證實,兩國政府、企業和商業協會正在努力擴大合作,將合作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參會人員組成具有代表性:40多家中國公司的負責人和高層管理人員,俄中商業協會負責人。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發表了精彩的講話。大會向市場參與者釋放一個重要的信號。我做一下解釋。 2月24日後,許多人認為中國企業將暫停與俄羅斯的業務,以避免美國的次級制裁。悲觀的預測並未成真。就在俄中商業對話前夕,弗拉基米爾·普京與習近平通電話,中國國家主席明確表示將繼續發展與俄羅斯的商業合作。俄中商業對話的內容,已成為對中國領導人言論的切實印證。”

2022年通過遠東鐵路幹線口岸進出的貨運量同比增加了6.9%

“制裁總是暫時的。實踐表明,制裁對發起者的打擊往往比對受制裁者的打擊更大。俄羅斯市場非常有吸引力,不乏外國投資者。如果投資者代表友好國家,特別是中國,那是非常好的。我認為與中國合作夥伴的許多交易,包括在新的合作領域,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東方經濟論壇上完成,該論壇將在9 月舉行。做出的另一個預測是:今年俄中兩國貿易將再創新高。貿易總額將增長到1700-1750億美元,在有利的情況下,有機會提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