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對在中國市場競爭失利感到沮喪

歐洲空中客車公司(Airbus)7月1日發佈消息,稱中國三大航空公司訂購了價值370億美元的飛機。
Sputnik
基於這條消息,互聯網出版物《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撰寫了一篇關於地緣政治因素如何影響交易的文章。文章中關注到了中國《環球時報》(Global Times)的社評,其中寫道,波音公司在與空客公司競爭對華出售飛機交易中失利,美國方面心裡自然發酸。而波音公司代表則推測,由於美中兩國的“地緣政治分歧”,公司無法達成交易。中方認為,波音公司的失利部分與安全問題有關,因為波音737 MAX機型目前在各國基本沒有復飛。此外,美國國內的供應鏈混亂也嚴重影響到波音公司的交付能力。從歐洲和美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表現來看,2019年以來,空客公司在爭搶客機訂單和市場份額等方面已經全面領先波音公司。
美國波音對中國採購近300架空客飛機“感到失望”
新西蘭是否正在軟化其更親西方的外交政策和對華更強硬的路線?美國《外交》(The Diplomat)雜誌提出這個問題,對新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的最新聲明進行了分析,她的聲明聽起來相當模稜兩可。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上,阿德恩發表了講話,她的講話至少在語氣上勾起了人們對其工黨前任大衛·蘭格(David Lange)在1980年代所選擇方向的回憶。阿德恩在西班牙對北約領導人作三分鐘演講的最初就說:“新西蘭在這裡不是為了擴大我們的軍事聯盟。我們在這裡是為了為一個任何人更少需要求助於此類聯盟的世界做出貢獻。”這些話模糊地讓人想起蘭格在1985年辯論中在談到新西蘭在北約中的角色時所選擇的激昂語氣:“新西蘭不打算為核聯盟做出貢獻”。當時的新西蘭政府總理如此強調。
阿德恩在馬德里還駁斥了應該談論“西方對俄羅斯的戰爭,甚至是民主對專制的戰爭”的想法。這句話引起了驚訝,因為它很容易被解讀為對美國總統喬·拜登的指責。她承諾不加入軍事同盟也可能是對中國的重大讓步,中國傾向於把西方領導的新聯盟在印太地區的上升視為是反對它的陰謀。即便新西蘭加入“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和“四方安全對話”(QUAD),從技術上講,它將不會簽署正式的防務聯盟。
在太平洋地區,阿德恩站在西方的立場上,後者本質上是爭取不讓中國進入該地區。今年4月,她表示所羅門群島“沒有任何必要”與中國簽署安全條約。從那時起,阿德恩還通過重復“我們的後院”和“太平洋家庭”等澳大利亞說法來描述新西蘭與太平洋地區的關係,努力展示與堪培拉的團結。
《外交》雜誌注意到,經濟領域的情況更為複雜。新西蘭最近與歐盟簽署的相當薄弱的自由貿易協定使得該國在佔其出口份額40%的最重要的肉類和奶製品行業僅獲得不大優勢。這強調了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新西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
歐盟和美國無法以取代中國簽署新西蘭亟需的高質量貿易協議的方式來鞏固自己對團結的呼籲。相反,中國仍是新西蘭33%的出口產品的買家,尤其是黃油、奶酪和牛肉。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仍將是新西蘭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國與新西蘭之間因何出現不睦?
《福布斯》(Forbes)雜誌報道,中國意欲鞏固其電動汽車生產商在歐洲地位的計劃。中國征服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長期計劃尚未受到太多關注,但正在蓄勢待發,向前推進。接下去,作者介紹了名爵MG ZS EV電動汽車的優勢。2022年前4個月,這款全電動緊湊型SUV的銷量為1.12萬輛,以微弱優勢落後於銷量最好的排名前10位的車型。自2007年以來,英國百年運動汽車品牌名爵(MG)就開始歸中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SAIC Motor-CP Co., Ltd.)所有。
美國投資研究公司SPEARAR創始人兼首席信息官伊凡娜·捷列夫斯卡(Ivana Delevska)預計,中國電動汽車的銷量將在2022年下半年加速。中國正在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本削減能力威脅歐洲製造商。迄今為止,在歐洲電動汽車銷售中佔優勢的是昂貴或非常昂貴的汽車。大眾市場是電動汽車革命成功的關鍵。由於歐盟的規則,歐洲製造商對服務市場的預算部門沒有表現出特殊興趣。投資者擔心中國小型電動汽車將很快湧入整個行業,而歐洲人將只能從局外人的角度觀察這一切。
中國汽車廠商的銷量超過特斯拉
日本的《日經新聞》(Nikkei)報道稱,中國提出的國家技術標準象徵著限制外國製造商的更寬意圖。新規可能首先涉及到打印機和多功能復印機等辦公設備。草案自4月起開始審議,要求這些產品完全在中國設計、研發和製造,甚至芯片和激光組件等關鍵部件也不例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提供商(涵蓋電信、能源、交通和金融等此類領域的術語)將應該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
中國客戶每年購買90萬到100萬台多功能復印機,比另一個大市場日本多出40%。其中國家採購佔比30%左右,但如果加上基礎設施以及被認為是國家優先方向的其它領域,如教育和醫學,那麼國家採購佔比將增加到一半以上。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