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院長亞歷山大·謝爾蓋耶夫院士致函祝賀呂永龍博士與另外六名中國科學家一起被授予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這些中國傑出科學家研究的領域覆蓋空間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地質學、哲學、畜牧學、微生物學等學科。
俄羅斯科學院地學部秘書長亞歷山大·格利科院士在賀信中指出,“因其在應用地理學、環境生態學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尤其是在新污染物的環境效應和風險評價方面的傑出貢獻,呂永龍教授於當地時間5月30日被俄羅斯科學院地學部增選為地理學科外籍院士,並在6月2日的俄羅斯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正式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呂永龍教授於2012年當選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院士,2019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2022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呂永龍教授長期從事環境地理學、可持續生態學、環境生態學研究,主持或參與負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國家重點基礎性專項、國家重大國際合作專項、國家重點基金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40余項,在區域環境與發展的耦合效應、環境污染的區域生態風險及其調控機制方面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就。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60多篇,其中Science、Nature、Science Advance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收錄250多篇,出版中英文專著17部,生態學領域高被引學者。
呂永龍教授接受了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的專訪。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您的感受如何?
呂永龍: 非常高興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是一所有近300年歷史的老牌國家科學院,在全球都享有盛譽。它是俄羅斯最高的綜合性學術科研機構,在國際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對我來說,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的外籍院士是極大的榮耀。能得到俄羅斯科技界,尤其是俄羅斯著名的科學家的認可是一件很高興的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您的研究中,有沒有一些與俄羅斯有著較為密切聯繫的活動?或者有沒有計劃在未來與俄羅斯高校或學者之間建立一些科研合作?
呂永龍: 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之後,我更會為推進中俄兩國科學家的合作,包括為有中俄等多個國家科學家參與的國際合作研究做更多工作。
我一直在一些國際科學組織擔任主席或重要職務,比如,國際環境問題科學委員會(SCOPE)、太平洋科學協會(PSA)、國際科學理事會(ISC)等,在這些組織中,我一直在積極地推進中國科學家跟俄羅斯科學家的合作,也包括跟俄羅斯科學家一起共同推進相關的國際研究活動。
我曾組織一些國際會議,包括太平洋科學協會的一些活動,我都邀請了俄羅斯科學家參與,他們也都積極地響應。在加盟廈門大學之前,我曾長期在中國科學院工作,推進、組織了中俄兩國科學家的前沿科學論壇。此外,還推進了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依託的各個國家科學院之間的合作,特別是在我的研究領域——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推動各個國家科學院的科學家們就一些前沿科學問題進行研討。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年來,中俄科技合作日益密切。2021年11月“中俄科技創新年”正式落下帷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俄科技創新年閉幕式賀信中指出,一年多來,中俄兩國共同攜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創造性實施千餘項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活動,積極推動兩國在疫情防控、航空航天、核能、數字經濟等領域取得一批豐碩合作成果。請問您如何看待中俄兩國在科學領域的合作和互動?您認為,中俄兩國在哪些方面有著較大的合作潛力和前景?
呂永龍: 我曾去過俄羅斯科學院的總部和坐落於莫斯科的一些研究所,還有俄羅斯科學院的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院,我對俄羅斯科學院的優良研究傳統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我們中國的科研機構和大學的儀器裝備雖然很先進,但很多都是引進的,而在俄羅斯科學院裡,它的科研設備基本都是自主研制的,這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而且他們很多工作都是自主性地進行前瞻性部署,這讓我印象深刻。
未來,我們兩國在很多的領域,尤其是在一些基礎前沿性的領域是大有合作空間的。俄羅斯在基礎科學方面有著悠久的傳統,俄羅斯的理工科特別強調數學、物理這方面的教育,他們的基礎打得很扎實,所以我們當年引進了一批他們的一些教材。未來,在前沿科學研究方面推進中俄兩國青年科學家的合作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俄老一輩的科學家有很深厚的感情,而現在青年一代都是傾向於跟歐美國家合作,未來兩國青年科研人員的合作應該推進起來,特別是在地緣政治發生變化之後,我們更應該重視中俄兩國科學家的合作。
此外,在空間科學領域,俄羅斯曾比中國先進,他們很早就部署了空天生命支持系統,而正因為有很好的生命支持系統,俄羅斯在空天科學方面走在前列。此外,中俄兩國在清潔能源、海洋開發、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多個方面都有很廣闊的合作前景。
呂永龍教授
© 照片 : 呂永龍
在俄羅斯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期間,還公佈了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許多國家科學院的新的外籍院士名單。
正如俄羅斯科學院院士格奧爾吉·雷科萬諾夫指出的那樣,“在困難的條件下,這可以成為讓各國恢復交往的橋梁之一。令人欣慰的是,沒有一個外國院士拒絕參加俄羅斯科學院的推選。每一位都覺得這是一種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