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普里馬科夫中學回答有關西方國家是否以及何時與俄羅斯修復外交關係的問題時說:“這完全取決於西方國家……如果它們想在恢復關係方面提議一些東西,那麼我們將認真考慮這對於我們是否將或者不太需要。”
提及中俄合作,拉夫羅夫說:“(中俄)存在經濟上的互惠互利。現在西方採取專橫立場,我們與中國的經濟聯繫將發展得更快,這使我們有機會實施遠東和東西伯利亞振興的計劃。”
在西方國家全面制裁俄羅斯的背景下,今年1-4月,中俄貿易額實現大幅增長。據中國海關總署5月9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對俄出口202.41億美元,增長11.3%;中國自俄進口308.52億美元,增長37.8%。4月,中俄貿易額為126.91億美元。其中,中國對俄出口38.01億美元,中國自俄進口88.90億美元。
黑龍江大學中俄全面戰略協作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馬友君研究員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俄的經濟、科技、軍工等多方面互補性強,在中俄兩國的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的背景下,發展潛力巨大。
他說:“首先,兩國的政治合作意向非常強烈。即使在疫情期間,普京總統也親自參加了北京冬奧會,與中國廣泛地簽訂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文化合作條約,這對於助推中俄兩國全面合作具有很深遠的意義。”
“其次,在經濟合作方面,中國在資金、技術方面具有優勢,而俄羅斯具有資源優勢。而在科技合作方面,中國近年來在一些高端技術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在軍工、航空航天、核技術方面仍與世界先進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而俄羅斯在這些領域具有優勢,這就為中俄兩國在科技合作方面開拓了廣拓的前景。”
“再者,中俄兩國高校建設了很多合作單位,比如,北京理工大學跟莫斯科國立大學在深圳建立了分校。這些合作這對兩國共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連續12年穩居俄羅斯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其中,能源是中俄合作最主要的方向。中國商務部此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俄貨物貿易額達1468.7億美元,同比增長35.9%,雙邊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俄羅斯目前已經是中國第二大石油進口來源地,第二大煤炭進口來源地,第一大電力進口來源地。
此外,今年2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並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期間,中俄雙方有關部門和企業簽署了15項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與俄羅斯聯邦農業部關於俄羅斯輸華小麥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補充條款》等。根據補充條款的規定,中國允許俄羅斯全境小麥進口。
因此,談及中俄兩國未來合作的主要方向,馬友君研究員表示,最主要和最優先的合作仍然在能源領域,而前景最大的領域則是農業。
他說:“中國是經濟發展最快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發展對能源的剛性需求是不可忽視的,而能源對於保障經濟發展安全十分重要。2010年俄油進口只佔中國進口石油的6%,而到了2021年,俄油進口已經佔到15%,發展速度相當快。在天然氣供應方面,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2019年底投產通氣,有望在2024年實現年供氣380億立方米。這對於減少碳排放和中國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提出糧食安全戰略。2021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為1.65億噸,而進口俄糧每年約100多萬噸,只佔到中國進口外糧的約1%。因此,從未來發展趨勢看,進口俄羅斯糧食以及加強在俄羅斯農業產區的合作,中俄兩國有很廣闊的發展前景。”
馬友君研究員強調,隨著世界地緣局勢的變化,東向發展在過去是俄羅斯的一個戰略構想,未來東向發展將是俄羅斯的戰略選擇,也是俄羅斯振興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俄羅斯必須加強與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的合作,中俄兩國加強經濟聯繫對於夯實兩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3月7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應詢談及中俄關係。王毅表示,中俄關係具有獨立自主價值,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擾和挑撥。這既是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國際關係的創新。中俄關係發展有著清晰的歷史邏輯,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兩國人民的友誼堅如磐石,雙方的合作前景廣闊。不管國際風雲如何險惡,中俄都將保持戰略定力,將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