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支付是金融和數字基礎設施的結合,允許個人和法人實體快速方便地進行支付和轉移資金。這種系統以一種或某種其他形式存在於許多國家。例如,在俄羅斯有由俄羅斯銀行實施的快速支付系統 (SBP) 在運作。通過該系統,人們只需知道對方的電話號碼,就可以將資金從自己的賬戶轉移到對方賬戶。 SBP 移動應用程序本身會識別交易對手是否連接到該系統,以及轉賬者需要在哪家銀行的卡上進行轉賬,他在哪家銀行有賬戶。
與可以繞過現有金融系統工作的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不同,快速支付使用傳統的金融基礎設施,但只有引入現代數字技術才能實現。根據與世界領先的分析機構 GlobalData 和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 (CEBR) 聯合推出的 ACI 全球報告,到 2026 年快速支付將佔全球所有電子支付的四分之一左右。目前這一份額為 13.8%。報告稱,實施快速支付的世界領先者是中國、印度、泰國、巴西和韓國。 2021年這五個國家快速支付了929億筆。到 2026 年這些國家預計每年將進行 3569 億次此類結算——即此類交易數量的年均增長率估計為 30%。到2021 年這五個國家能夠通過其快速支付系統在全球發行額外的 546 億美元,到 2026 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每年 1316 億美元。
快速支付之所以受歡迎,道理 很簡單:使用新技術進行交易變得快速且便宜。首先,不再需要到銀行,排隊,查看有關收款方賬戶的大量數據。可以在不離開家的情況下一鍵轉賬。此外,正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曹和平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的那樣,經濟的整體數字化也有助於快速支付的普及。
曹和平教授說:“第一,傳統支付是書寫支付,而快捷支付是數字支付,數字支付是書寫支付成本的萬分之一;第二,傳統支付是流程支付,快捷支付則是行為支付,消費者接受程度更高;第三,傳統支付和快捷支付分別是製造經濟和數字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處於製造經濟中,那麼接受快捷支付的意願就會較低,而處於數字經濟中,接受快捷支付的意願就會更高。”
可以說,中國已成為推動創新支付系統發展的火車頭。例如,移動支付服務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佔據了中國市場近90% 的份額,各自擁有近10 億用戶。超過 80% 居住在城市的中國人實際上已經放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現金。事實證明,他們使用隨時可用的智能手機付款很方便。可以轉賬或支付任何金額,交易幾乎瞬間完成。
數字化轉型的速度也是驚人的。如果說本世紀頭十年中期的中國是現金為絕對霸主的國家,2億多中國人連銀行賬戶都沒有,而現在在菜市場不再需要甚麼零錢——大家都已習慣了無現金交易。曹和平專家認為,中國政府積極支持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和創新支付方式的發展也很重要。
曹和平專家接著說:“中國的快捷支付主要是從科技金融中發展出來的,經過三代快捷支付的更新,目前在B2C一端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一方面中國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超前,另一方面中國在政策上也比較鼓勵科技金融機構的發展。不過在這一髮展過程中,由於非銀行金融機構走在了銀行機構前,導致出現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拉鋸的問題,而這實際上是會對快捷支付所支持的新經濟產生一定影響。我認為這是中國對全球快捷支付體系發展提供的一個經驗,毫無疑問未來快捷支付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正如ACI 全球報告顯示的那樣,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金融科技的引領者。據預測,到2026 年在中東、非洲和南亞國家,幾乎80% 的電子支付將通過快速支付系統進行。然而,對於歐洲和美國來說,這一數字將分別為12.7% 和4.67%。
問題是,傳統金融基礎設施初步發達的國家對金融領域的創新並不太開放。曹和平指出,以一種新的方式改造一個舊的但運行良好的系統可能會非常昂貴。
曹和平專家解釋說:“通常一個產業比較成熟時,其沈沒成本都相對較大。歐洲等發達地區的線下支付和傳統金融支付產業成熟龐大,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傾向較小,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創新的成本會比較高。而發展中經濟體在接受包括數字支付在內的新經濟、新金融產業方面,相比發達經濟體更有後發產業優勢。”
該報告作者認為,如果傳統銀行想在未來走在全球金融的前沿,就必須重新設計自己的商業模式。現在金融機構專注於雲服務很重要,銀行應該逐漸成為全球科技和金融公司。世界進步的客觀進程很難改變:不能適應新情況的人遲早會被淘汰。
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新興市場表現更好。促進各方之間的支付過程提高了國民經濟和金融體系的運作效率。因此流動性水平增加,進而直接影響經濟增長率。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份報告只是證實了政治家和專家多次提出的經濟權力中心正在向東方轉移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