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以北、與北極相鄰的地區,習慣上稱北極。北極的面積,包括北冰洋的水面在內,大約有2700萬平方公里。其中,900萬平方公里屬於俄羅斯,其餘面積分屬美國、加拿大、挪威和丹麥。這些國家也都通入北冰洋。俄羅斯北極地區的陸地部分佔本國領土的20%。超過 1% 的人口居住在這個廣闊的領土內。這是一個難以到達的地區,氣候惡劣,不長樹木;即使在夏天你也很少看到太陽,而在冬天零下50 度的嚴寒是正常的——這就是俄羅斯的北極。但把這片領土稱為毫無生氣的土地就完全錯了。
為甚麼俄羅斯需要北極?
無論人們怎樣談論後工業時代的到來並看好“綠色”能源的前景,人類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需要化石能源來取暖和照明,滿足工業在原材料和材料方面的需求。因此擁有油氣儲藏的國家在地緣政治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
根據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全球約13%的石油儲量和30%的天然氣儲量集中在北極地區。此外這裡還有黃金、鑽石、銅、鎳、煤等礦床,包括難得的稀土元素。這些財富中至少有一半位於北極的俄羅斯境內。
北極對俄羅斯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這個所謂的不發達地區今天為俄羅斯提供11%的國民收入和22%的俄羅斯出口,國家杜馬代表、俄羅斯議會下議院副議長鮑里斯·切爾內紹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做出此番表示。
國家杜馬副主席 鮑里斯·切爾內紹夫
© 帕維爾·塔蘭攝
鮑里斯·切爾內紹夫說:“整個元素週期表中的元素都能在北極深處找到。諾里爾斯克礦冶聯合公司向數十個國家提供有色金屬。北極的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能源的基礎。在北極圈外開採的雅庫特鑽石在全球所佔份額之大,屈指可數。這個清單可以補充許多其他例子。結論很明顯:北極對俄羅斯來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寶庫。”
大部分俄羅斯北極土地位於永久凍土帶。對於採礦業來說,這是一個優勢,因為永久凍土使土壤更堅固,更容易提取礦物質。例如,雅庫特鑽石開採管道的壁幾乎是透明的,這只能歸功於永久凍土。但如果全球變暖繼續下去,永久凍土不再是永恆的,那麼不僅俄羅斯會面臨大麻煩,整個世界也會出現大問題。這片廣闊的土地將真地漂浮起來。
根據鮑里斯·切爾內紹夫如果永久凍土消失,整個北極基礎設施和工業將不得不重建。我們現在需要為此做好準備。俄羅斯正在這樣做。但一切都取決於變暖的速度。如果速度高於預測,北極將不得不為全新的生活做準備。試圖征服大自然沒用,因為它太強大了。人類只能順從她。不過多年凍土的消失也有其好處。例如,它可能為在目前不適合使用的土地上發展農業提供機會。
為甚麼北極變暖的速度快於世界其他地方?
全球變暖是主要源自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的增加。它主要是由甲烷、二氧化碳、水蒸氣和氮氣組成的混合物。這些氣體充當覆蓋地球表面的一頂“帽子”,保留著從地球散髮的熱量。大量溫室氣體的排放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等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以及人口稠密的歐洲,尤為嚴重。人口稀少的北極幾乎不排放溫室氣體,但卻正遭受全球變暖的影響。據專家們預測,到下個世紀初北極地區的升溫幅度將達到7-8攝氏度,是地球其他地區升速的2.5倍。
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公共委員會專家、環境科學家伊戈爾·什克拉久克告訴衛星通訊社記者,這與甚麼有關。他解釋說,全球變暖對有大量熱量和水的地區的影響最小。陸地更容易受到變暖的影響,那裡有大量的熱量和少量的水,這些水在高溫下蒸發得更快。作為一個例子,這位科學家列舉了亞洲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戈壁、新疆、西藏北部,那裡的氣候變得越來越炎熱和乾旱。
環境科學家 伊戈爾·什克拉久克
© 個人檔案
伊戈爾·什克拉久克說:“氣候變化對那些水多熱少的地方——也就是寒冷的地方——影響更大。北極也是如此。當冰在北冰洋融化時,它可以很好地反射陽光並且很少被陽光加熱,它會釋放更暗的水面。水比雪或冰更能吸收陽光,因此更熱。也就是說,這個過程會自我強化:夏天越暖,北冰洋的冰越少,冰越少,水的溫度越高。就這樣形成一個循環。”
永久凍土融化帶來的風險
人們對氣候變暖有不同的態度:在莫斯科被認為是一個溫暖的冬天,但這卻成了讓遠北地區居民頭疼的大問題,莫斯科大學氣象學與氣候學系主任亞歷山大·基斯洛夫教授同記者分享了對這一問題看法。
基斯洛夫教授在北極探險
© 來自個人檔案
亞歷山大·基斯洛夫說:“要知道,北極的所有建築都是以永久凍土為基礎的。一切都堅固在凍土層。現在,當永久凍土融化時,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土壤變得鬆散並下陷,因此它們失去穩定性,基礎設施——建築物,橋梁,道路——被破壞。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上的陣風變得更加頻繁。這就產生了一個悖論:在北極城市裡,為了防止高層建築地基下沈,它下面的土層被人為地凍住了。永久凍土的融化還會引發其他問題。例如,被困在地球上的溫室氣體(甲烷和有機碳)被釋放出來,加速了全球變暖的進程。動物屍體的解凍可能導致傳染病的爆發。此外,變暖導致北極植被的變化和該地區的洪澇。這將威脅到鹿群和北方土著人民的正常生活,因為他們的生計主要依賴馴鹿放牧。”
好處也不少
基斯洛夫教授表示,縮短供暖季是北極變暖唯一無條件的積極結果。他預計,到本世紀末極地地區的供暖期將縮短兩個月。這將大大節省住房和公共服務費用,並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這位科學家還表示,俄羅斯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其他優勢並不那麼明顯。
亞歷山大·基斯洛夫說:“北極正在從冰中掙脫出來,現在這已經可以看到。這既是面積的減少,也是冰齡的減少。它們的體積也在減少——在過去三年中減少了 6000 立方公里。這一切都會導致北方海域的水域在夏季和冬季會變得更適合航行。冰的減少有利於大陸架的發展——在冰中開採碳氫化合物原料要困難得多。一個缺點是開放水域的浪更高,但這,正如人們所說,還可以被克服。更糟糕的是,北冰洋海域還有更多的冰山,它們正在從冰川中脫落。這通常都是些重達數十萬噸的巨大浮冰。如果說船隻還能憑借監視系統和機動性擺脫它們的話,那麼在作業的石油平台就無法逃脫,這將成為一個大問題。”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北海航線的航行時間將越來越長。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沿著俄羅斯北極的主要運輸動脈(將亞洲到歐洲的航線減半)的航運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全年運輸線路。”
不能說北極永遠都是極度寒冷和凍土的土地。自史前時代以來,地球經歷了變暖和變冷的交替時期。專家們說,人們不應該害怕這一點。只需要及時適應氣候變化,這樣房屋就不會倒塌,船隻不會被浮冰碰撞,被遺忘的疾病也不會再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