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羅戈津在接受CGTN採訪時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可以共同為天宮軌道站建造模塊。他指出,俄羅斯和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可以一起”行動。
羅戈津說:“要成為太空朋友,首先必須是地球上的朋友,而俄羅斯和中國是地球上的朋友。”他補充說,雙方可以討論共建模塊。
焦維新教授認為,這種合作的可能性確實很大。在他看來,現在“中國看清了‘帝國主義’的本質”,西方已經開始與俄羅斯展開制裁之戰,鄰國間的太空合作只會加深。焦維新教授說:“我認為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經歷了四代空間站的建設,俄羅斯在建設空間站、管理空間站和開展科學實驗方面都是非常有經驗的。雖然中國的空間站即將要建成了,但是如果有俄羅斯科學家參與的話,應當說是強強聯合,會使中國的空間站建設更上一層樓。中俄應該更加密切合作。因為航天事業,特別是深空探測,這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應當是由各國發揮自己的優勢、優勢互補,聯合起來進行。無論是從技術的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考慮,強強聯合都是最好的。烏克蘭局勢事出有因,美國借機挑事,從多方面對俄羅斯進進行制裁,實際上是把事挑起來之後去賣軍火,這是美國一向的做法。美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歐洲也跟著制裁,我覺得這也進一步讓中國看清了‘帝國主義’的本質,我覺得從加強中俄合作來講,這也是機遇,我們中俄應該都抓住機遇,把中俄合作推上一層樓。”
在焦維新專家看來,如果中俄在載人航天領域聯手,這無疑將為全球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焦維新教授說:“中俄太空合作遠景第一就是空間站,第二就是中俄月球科學考察站。中俄月球科學考察站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這是中俄聯合發起來的,將來要建設成國際性的。從目前的設計來看,這個中俄月球科學考察站是不載人的。”
焦維新教授指出,中俄可以在多個領域開展聯合項目:火星聯合研究、金星研究項目的創建以及月球項目的進一步發展。焦維新專家接著說:
“中俄未來可以在載人航天方面進行這兩方面的合作:空間站和登陸月球、建立月球基地。而深空探測方面,則可以在火星探測和金星探測方面進行合作。如果中俄在這些方面加強合作,應當說雙方都是如虎添翼,在推動國際深空探測發展方面必將做出巨大的貢獻。當然,中俄也不僅僅是在載人航天方面的合作前景廣闊,其他方面的合作也是如此。比如說火星探測,中國未來的計劃是要進行火星取樣返回,這是已經定下的計劃。俄羅斯之前探索過火星,雖然第二次取樣返回的時候運載火箭出了問題,但畢竟俄羅斯在這方面還是有經驗的,所以今後在火星取樣返回的進一步發展、載人登陸火星這些方面,中俄都可以開展合作。”
談到金星,焦維新專家指出,儘管中國還沒有計劃研究這顆行星,但這樣的項目可能會成為俄羅斯和中國在太空領域的另一個結合點。況且蘇聯和俄羅斯宇航員一直對金星特別感興趣。 正因為如此,它擁有了“俄羅斯星球”這一稱號。焦維新專家說:“在深空探測的另一個領域,中俄可以發展金星探測方面的合作。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蘇聯在金星探索方面是走在前列的,可以說為人類探測金星曾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金星7號在金星表面的著陸第一次讓人類瞭解到金星有90多個大氣壓,第一次瞭解到金星表面是甚麼樣的狀態。雖然中國目前還沒有探索金星的計劃,但我認為金星探測更重要,因為它的科學意義更重大。”
月球上的無人站可以為宇航員登陸並建立月球定居點鋪平道路。 焦維新指出了目標,並強調了俄羅斯太空探索的優勢,這將使兩國在月球研究方面進行有效合作。他說:
“因為中國有計劃未來要開展載人登月,雖然俄羅斯也沒有進行過載人登月,但俄羅斯在這方面還是有些優勢的。最大的優勢就是俄羅斯的運載火箭發動機,特別是液氧煤油發動機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在載人登月大運載火箭方面,如果中俄加強合作的話可能會加速載人登月的步伐。而且我一直在強調,未來的載人登月要有新的理念。因為1969年美國就實現載人登月了,那我們現在的載人登月應當跟建立月球基地統籌考慮,也就是說在人沒有上去之前,可能我們月球基地就要基本建成,航天員登上月球以後就可以住在月球基地裡,這樣可以時進行間長一些的科學考察,這樣的科學價值確實非常大。”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總裁羅戈津表示,俄中建立月球站項目的關鍵方面是合作夥伴的平等。缺乏這種平等是俄羅斯退出美國“門戶”項目以創建國際載人繞月站的主要原因。
去年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與中國國家航天局簽署了月球探測領域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宣佈了在地球表面和/或軌道上建立國際科學月球站(ISLS)的潛在意向,“為全人類利益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
月球站可能將包括兩個軌道和八個月球模塊。地球天然衛星的表面將容納基本的電信、指揮、動力、起飛、著陸和實驗模塊,以及用於觀察和技術檢查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