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想借“中國威脅論”獲得選舉勝利

攻擊中國是澳大利亞現任總理的競選戰術。澳大利亞正在向美國學習如何利用中國干涉國內政治鬥爭的論調。
Sputnik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指責中國涉嫌干涉定於5月舉行的議會選舉。2月16日,在競選活動開始前的最後一次議會會議上,他說中國政府“選好了馬”,而他就在會議室里,那就是工黨領袖安東尼•阿爾巴尼斯。與此同時,莫里森指出,他領導的政府永遠不會成為決定恫嚇並試圖威脅澳大利亞的外國政府的“首選合作夥伴”。
上周,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彼得•達頓也試圖激發公眾對中國干預選舉的擔憂。他表示,毫不懷疑中國決定在聯邦選舉中支持“這個傢伙”,指的是安東尼•阿爾巴尼斯。據他稱,這些加劇中澳緊張關係的明顯具有挑釁性的指控系基於一些匿名消息來源和其他情報信息。
就連曾在政府中代表自由黨的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電台採訪時也稱國防部長的聲明有些“魯莽”,因為這“破壞了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將“中國干涉論”僅用於“粗暴的政治利益”。特恩布爾認為阿爾巴尼斯受中國影響的說法是可笑的。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安全情報局局長邁克•伯吉斯也加入了當前的政治討論,而且還是兩次。情報機構的這種公開干涉程度在澳大利亞是前所未有的。根據伯吉斯的年度威脅評估報告,據稱情報界注意到北京對即將舉行的澳大利亞選舉結果感興趣。同時他指出,“最近”的干預計劃遭到挫敗。然後,他在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一次罕見的公開採訪中表示,外國干涉失敗的這一嘗試針對所有議員,而不是針對某一政黨。然而,他沒有點名試圖影響政客的外國政府。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王光林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澳大利亞正在向美國學習如何在選舉前夕利用中國干涉國內政治鬥爭的論調。

王光林:實際上這是美國過去選舉期間的一貫套路,現在澳大利亞也是越來越向美國學習。過去在美國每逢大選時碰到國內問題都要尋找一個假想敵人來轉移注意力,而中國一直以來就被其視為假想敵人。比如克林頓夫婦競選期間就曾被對手漫畫成過華人。澳大利亞當前也是如此,將競爭對手工黨領袖無論是說成中國臥底還是得到中國的支持,究其原因都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應該說打中國牌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通過指責政敵對中國“軟弱”屈服,犧牲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莫里森試圖在選民中激起反華情緒,以在選舉中獲勝。而考慮到公眾支率較低,他擔心會輸掉選舉。
同時,工黨和自由黨的對華政策也很難說有根本的不同。專家王光林認為,即使有差別,那也是很小的。
王光林:若是工黨大選獲勝,澳大利亞的外交政策總體框架不會發生大變化,應該還是繼續平衡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需求,維繫與美國的緊密關係。不過微觀層面的對華政策可能會有些調整,畢竟歷史上工黨與中國的交往相對平和友好。今後中澳關係的緩和還有賴於良好的對話渠道,因為在國際交往中溝通非常有助於消除彼此的誤判和誤解。雙方本著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態度心平氣和的進行對話,是中澳關係緩和的重要一步。
在競選期間,預計莫里森政府會充分利用其盟國,尤其是美國和英國的支持,激化與中國的對抗。他週三與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電話交談就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其中雙方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基拉•戈多瓦紐克認為,這一言論極有可能是為了激怒中國。
戈多瓦紐克:這樣的言論總是有很大的刺激性,但不會影響台海局勢的變化。中國大陸認為這樣的言論是對中國內政的干涉。英國開始在印太地區增加軍事政治和戰略存在,澳大利亞是其重要合作夥伴。而澳大利亞的目的就是從中獲利。指望從不斷升級對華緊張關係和將自身定位為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制衡力量中獲取國內政治紅利。
澳大利亞聯邦選舉定於5月舉行。看來執政聯盟會利用任何機會來激化對華關係,包括用“中國干涉選舉論”來激發選民情緒。這可能會給執政黨加分,但對雙邊關係以及最終對澳大利亞自身造成的損害可能會與勝選有著天壤之別。
緩和對華關係能提升澳大利亞總理的支持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