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如何參與中國養老金管理

美國投資銀行貝萊德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牌照,從此可以在中國提供養老金儲蓄管理服務業務。中國銀保監會已授權在廣州和成都兩個試點城市開展業務。中國正在逐步向外國資產管理公司開放市場。現在可能需要國外經驗來解決中國的養老金問題。
Sputnik
儘管中國與西方關係矛盾重重,在貿易和經濟普遍對抗的負面背景下,北京仍在繼續加大包括金融領域在內的市場對外開放。 2020年北京取消了金融、保險和經紀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不少西方公司已經以合資企業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很快便申請擴大自己的股份。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就是這樣做的,它將中國市場視為拓展業務的最重要市場。
去年貝萊德獲准在中國設立全資共同基金。儘管與華盛頓官方密切的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稱貝萊德在中國的投資是一個“悲劇性錯誤”,並預測中國將進入經濟衰退的“困難時期”,因為政府壓力的加大而減少商機,但其他美國投資巨頭卻沒有相信這樣的預測。高盛、摩根大通、野村控股都在中國增持股份並擴大業務。
西方投資銀行對中國市場的興趣可以理解。他們在發達國家的傳統市場,首先,已經到了自然飽和的階段。截至 2020 年底北美市場管理著 58 萬億美元的資產。預計到 2025 年吸引的管理資產數量最多將增加 26%。從 2002 年通過的《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開始,管理此類交易的法律日益嚴格,投資公司面臨壓力。
2008 年金融危機後西方社會對資產管理方式進行了重大調整。另一方面,中國資產市場前景則非常看好。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的數據,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在 2020 年增長了10%,達到 18.9 萬億美元。高盛預測,到 2030 年僅中國家庭就有 70 萬億美元的資產需要管理。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全球最大的投資銀行都在努力進入中國市場,這並不令人意外。

何曉宇專家說:“根據銀保監會的介紹,貝萊德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養老金專業管理機構,此次大力進軍中國資本市場和養老金體系,本身行為就具有方向標的特性。而且企業經過慎重評估和考慮後做出這一決策,說明中國資產管理市場非常具有吸引力。一方面中國的經濟自疫情後逐漸復蘇好轉,另一方面中國的金融市場也日趨成熟。對外資而言,投資在這一市場所能得到的回報相對穩健和安全。”

為了獲得先進的經驗和財富管理技術,中國政府也需要金融業對外開放。畢竟中國資產管理市場還很年輕,很多市場機制還不夠完善。養老金制度也是一樣。它只積累了1.2萬億美元。鑒於人口迅速老齡化,如果不進行市場改革,養老金體系可能很快就無法應對日益加大的負擔。作為改革的第一步,國民養老金公司於去年成立,註冊資本112億元。17家銀行、保險和政府機構參與了公司的資本運作。與此同時,銀保監會宣佈在四個試點城市推出養老儲蓄領域的理財產品(WMP)。四家銀行參與了該項目,分別是中國商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和中國光大銀行。
貝萊德的參與標誌著養老金儲蓄管理市場機制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該公司將通過與中國建設銀行子公司建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和富登管理私人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據悉,管理資金的初始吸納額度為100億元。如果新金融產品測試成功,這一上限可以在一年內擴大。
由此可見,北京正在試驗運用西方經驗和市場機制改革養老金制度。另一方面,試驗是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進行,以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中國需要允許外國企業管理資產,包括養老金領域。但何曉宇專家認為,牢記風險很重要。
何曉宇專家接著說:“雖然外資進入中國養老資產管理市場的目的是為了逐利,但是客觀上擴大了市場的資金量,增加了投資人數,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投資形式,也帶來了國際間的良好經驗,對於我國解決因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無疑是有助益。實際上我國金融體系經過多年的逐步開放和發展已經更加成熟,過去一度擔心的系統性風險問題也都得到妥善監管,引進的競爭機制不僅沒有造成負面影響,反而還推動了市場的蓬勃發展,所以當前是時候進一步試點擴大金融開放的力度和範圍。此次允許外資參與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我個人認為是利好。不過在外資大規模參與養老金體系的過程中,確實需要做好相關風險防範和監管,保障市場的穩定發展。”
世界上大多數投資公司認為,現在正是投資中國的好時機。中國政府提出了2022年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任務。這意味著貨幣、財政和其他激勵措施有可能實現這一目標。據分析師稱,我們可以預期今年市場增長將復蘇,尤其是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收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一月份伯恩斯坦私人財富管理公司發佈了一份長達 170 頁的報告,標題為:“中國股票:不投資已成為歷史”。高盛預計MSCI中國指數將在2022年上漲16%。總體來看,外資還是看好中國市場發展的前景。
中國在世界養老金改革排行榜中排名上升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