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實踐證明,在物流中斷和世界能源市場動蕩背景下,管道是可靠供應的保障。俄總統提醒道,外國液化氣供應商從歐洲市場拿掉大約1400萬噸液化氣。“他們將這些液化氣供往優質市場,開始時是拉丁美洲、巴西,然後是亞洲的中國、韓國和日本,因為那裡的價格更高。歐洲人認為,他們才是優質市場。但實際上優質市場在其它地方。”他強調,俄羅斯天然氣集團公司是世界上唯一增供天然氣的企業。
這樣,俄方不僅在執行自己的合同責任,而且根據買家超出預期的需求增加供應量。比如,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中國10月份在繼8月份後(49.7億立方米)創紀錄供應量後,又從俄羅斯進口了49.06億立方米天然氣。不要忘記,長期天然氣合同價格與滯期9個月後的重油價格相捆綁。第四季度,中國每千立方米的價格是196美元。與此同時,歐洲和亞洲同期現貨價每千立方米超過1200美元。
黑龍江大學中俄全面戰略協作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馬友君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伴隨中國經濟發展,我國對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加。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領域,在此進程中將扮演越來越重的角色。
他說:“我認為,主要指石油和天然氣。中俄共建的原油管道於2010年投產後,2018年又運行了中俄原油管道二線。目前俄羅斯位居中國進口石油來源國的第二位,僅以100萬噸之差低於沙特,應該說俄羅斯與沙特並列成為中國進口石油來源大國。並且從俄羅斯面對歐美的經濟形勢看,今年俄羅斯對歐洲出口石油天然氣首次跌破50%大關,因此預計未來俄羅斯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還會繼續增加。而天然氣方面,自‘西伯利亞力量’管道投產通氣以來,俄羅斯已經向中國出口了超過100億立方米天然氣,最終將達到預期的每年提供380億立方米的輸氣量。同時‘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的運輸能力將達到500億立方米,未來東線和西線並列將成為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主要通道之一。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疫情後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亮點,對能源的剛性需求還會繼續增加。這就意味著中俄雙方在能源合作方面的意願非常強。根據未來的發展趨勢,遠東電力供應將隨著俄羅斯經濟的復蘇持續向中國增加電力供應。特別是不久前中國發生限電拉閘的情況,俄羅斯也加大了對中國的電力供應,我認為在這方面雙方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另外隨著中俄跨黑龍江公路大橋的早日通車,對俄羅斯進口煤炭的運輸也將起到推動作用。除傳統能源之外,我認為中俄今後在新能源、綠色能源等方向也存在合作的可能性。總體來看,兩國能源合作的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向碳中和過渡並不意味著碳氫能源將不可利用。一些清潔能源載體,比如氫能,可通過碳原料獲得。根據生產和二氧化碳不同分解方式,氫能有顏色上的分級。使用可再生能源,借助於水電解所獲得的是“綠色”氫能。另外還有“藍色”氫能,是通過天然氣獲得的。這種氫能生產方式,產生的副作用是二氧化碳排放。俄羅斯最大的液化氣生產企業“諾瓦泰克”公司,與法國道達爾集團聯合研發將二氧化碳回收的方法,使其在生產氫能時不至於排放到大氣層中。
俄羅斯工貿部部長傑尼斯·曼圖羅夫早前曾宣佈,俄羅斯將發展藍色和綠色氫能。綠色氫能將伴隨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而不斷增加。即使現在,根據俄聯邦工貿部《氫能源發展構想》,俄羅斯生產氫能源也要比亞洲便宜很多。根據該構想,俄羅斯計劃到2050年,每年向世界市場供應79萬噸到334萬噸氫能源。在此情況下,氫能或成為向中國供應的另一種能源。畢竟,中國在積極發展可替代能源交通工具,其中包括氫能源汽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制定的氫能汽車技術發展“路線圖”,到2030年,中國路面將起碼出現百萬輛氫能汽車。
普京總統在新聞發佈會期間宣佈,俄羅斯在積極幫助中國發展核能。中俄兩國共建“田灣”核電站。首期兩大水-水動力反應堆機組由俄羅斯專家建成,並從2007年開始投入商業運營。2018年,又建成第三、四商用機組。2019年,雙方簽署徐大堡核電站第三、四號機組裝備合同,使用的是俄產水-水動力反應堆1000型,同時,還簽有向中國供應核原料的合同。本週,俄核能集團宣佈,俄羅斯核能領域開始生產核原料,明年將用於中國CFR-600型快中子反應堆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