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報道,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從2008年開始,以“漢字文化搭橋,書寫兩岸民意”為主題,此前先後評選出“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創”“望”“困”“悶”等年度漢字。
今年評選活動自11月初啓動,經薦字和兩輪票選,最終“難”字從“困”“迷”“變”“復”“緩”“拼”“憂”“難”“危”“忙”等36個候選漢字中脫穎而出,以113多萬票獲選為兩岸年度漢字。據悉,今年活動的總投票數逾1608萬人次,創歷年新高。
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研究院特聘教授李非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2021年兩岸關係之所以“難”,根本原因在於美國頻打“台灣牌”,而台灣也甘當美國的“棋子”。這一年台灣當局“台獨”動作頻頻,兩岸關係愈發嚴峻,變數也在不斷增加。他說:
“2021年的兩岸關係主要表現為‘政治冷’和‘經濟熱’。‘政治冷’是因為台灣當局在分離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導致兩岸關係緊張。此外,台當局採取了各種限制交流的政策,使得兩岸政治關係十分冷淡。而‘經濟熱’則說明台灣經濟發展需要中國大陸市場,儘管台灣當局想要跟中國大陸經濟脫鈎,但是根本無法做到脫鈎。”
李非教授預測,明年的兩岸關係仍會延續今年的緊張形勢。只要民進黨當局不願意回到“九二共識”上來,兩岸關係難以有所改善。而且,只要台當局繼續追隨美國、遏制中國,兩岸關係只會在政治上更加緊張,而表現在經貿層面,台灣會更加依賴中國大陸。
2022年台灣地區將舉行地方縣市長選舉。在上一屆2018年的地方選舉中,民進黨慘敗,在22個縣市中只掌控6席,而國民黨贏得多個縣市執政權,佔據15席。
此外,台灣即將在12月18日舉行“四大公投案”的投票,包含“重啓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遷建”。 據悉,此次攸關台灣重大民生及環保的公民投票,外界分析不僅將影響台灣政黨政治,也與台美關係相關。其中“反萊豬”跟美國利益直接掛鈎,
蔡英文在去年8月宣佈取消從美國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豬肉的禁令,因目前的實驗數據無法確定萊克多巴胺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其他副作用,歐盟、俄羅斯、中國等世界上多過 160 國家禁用此類添加物,因此民進黨當局的這一舉動引發了民眾的抗議浪潮。此後,國民黨為舉行全民公投成功收集到了足夠多的連署簽名。
專家指出,“四大公投案”將是民眾對民進黨執政滿意度的最佳說明,且對明年的地方選舉意義重大。
李非教授強調,目前來看,明年的地方選舉形勢對民進黨依舊不利。如果國民黨在“四大公投案”中佔據一定優勢,那麼至少可以保住當前的席位,而至於能否擴大席位,還要看其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能否採取更好的方式。他說:
“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兩岸和平穩定才能穩步推進。若國民黨能夠更加務實地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那麼他們就能夠得到民眾的支持,或許能夠在席位上進一步擴大。而民進黨當局更應該務實地對待當前局勢,如果民進黨堅持不跟中國大陸改善關係,反而追隨美國、圍堵中國,他們的路會越走越窄。隨著中國大陸實力的不斷增強,民進黨只能走到死衚衕里。”
台灣最近頻頻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美國、波羅的海三國、斯洛伐克議員先後訪台,立陶宛甚至不顧中方嚴正抗議和反復交涉,允許台灣當局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致使中方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但事實上,台灣在國際上的“邦交國”數量不斷減少。自2016年蔡英文就任以來,台當局連丟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布基納法索、薩爾瓦多、所羅門群島、基里巴斯、尼加拉瓜等8個“邦交國”,台當局目前僅剩下14個“邦交國”。
此外,針對美台的勾連,中國大陸不斷強化在台海等區域的軍事活動。據台媒統計,10月初,中國大陸5天內派出超過150架次軍機進入台“防空識別區”,比起之前大幅增加。此外,11月28日晚間,台防務部門通報稱當天共有27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其中包括首次出現的運油-20。台媒分析稱,如今運油20的空中加油能力可延伸中國大陸軍機的打擊航程,並深入台灣東南方,勢必對台灣造成影響與壓力。
中國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大校曾表示,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挫敗一切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行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神聖使命。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強化使命擔當、保持高度戒備,確保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