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國社科院發佈了《人口與勞動綠皮書》,其中指出,中國人口將在2029年達到峰值14.42億,從2030年開始進入持續的負增長,如果總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負增長將提前到2027年出現,2065年人口減少到11.72億,相當於1990年的規模。
中國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今年5月表示,普查數據也反映出中國人口發展中面臨著一些結構性矛盾,如勞動年齡人口和育齡婦女規模下降,老齡化程度加深,總和生育率下降,出生人口數量走低等。他強調,“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李長安教授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是曾長期施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生育成本增加等主客觀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他說:
“第一,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施行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這一政策加劇了人口下降的勢頭,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趨勢一旦形成,在短期內是很難改變的。第二,現在人們的生育觀念出現了改變。從過去的多子多福,到現在更加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追求個性化的生活。第三,生育成本和養育成本居高不下也使得出生率出現了較大的下降。”
按照目前的趨勢,專家認為,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或將在後年到來。李長安教授說:
“中國人口出生率低於死亡率的情況應該在‘十四五’時期就會出現。最快的話,在明年就有可能出現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當的情況,到後年的時候,出生率可能就會低於死亡率了,這意味著,中國人口將開始出現總量的下降。”
李長安教授強調,一旦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社會總需求和投資將會相應減少,進而對經濟增長構成較大挑戰。他說:
“有巨大需求的勞動年齡人口出現下降的話,對總需求是不利的。而且,因為老年人對產品的需求遠遠不如年輕人,所以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於房地產、重要的大宗商品的投資也有可能出現下降的趨勢。”
計劃生育在1982年被定為中國的基本國策。21世紀以來,中國大陸計劃生育所取得的成果得到包括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在內的肯定。而隨著中國生育率接近世界最低水平、老齡化嚴重,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十八屆五中全會宣佈加速開展全面二胎,在中國大陸實行30餘年的一胎化政策正式走入歷史。此後,為進一步解決人口增長急速下降的問題,應對人口老齡化,中共中央政治局於2021年5月31日宣佈實施三孩政策,即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
目前,中國部分地區已經陸續出台“三孩”配套措施。比如,北京規定,在2021年5月31日(含)之後生育三孩的家庭,女職工除國家規定的產假外,享受生育獎勵假30天,其配偶享受陪產假15天。女職工經所在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組織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個月;天津醫保局正式發文,為切實保障參保人員生育保障權益,自2021年5月31日起,參保人員生育三孩或終止妊娠相關醫療費用,可在依法依規取得生育服務登記等相關手續後,到醫保經辦機構申請補報銷,生育津貼按規定補支付;四川省攀枝花市對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週歲的政策,此舉讓攀枝花成為中國首個發放育兒補貼金的城市。
李長安教授指出,目前中國採取的各種積極的人口政策,包括各種鼓勵性、支持性的措施激發人們的生育意願,比如產休假延長、關懷育齡女性、營造更友好的人口氛圍、給予生育獎勵,這些都有助於穩定或刺激人口出生率的增長。同時,他強調,
“更重要的還是要解決現在年輕人在婚戀以及生育、養育過程中最為關注的一些重大問題。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的勢頭才能夠得到遏制,穩定人口增長的政策才能發揮效應。”
對此,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到2025年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顯著降低。決定的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基本建立,服務管理制度基本完備,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快建設,生育水平適當提高,出生人口性別比趨於正常,人口結構逐步優化,人口素質進一步提升。
此外,目標還提到,到2035年,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政策法規體系更加完善,服務管理機制運轉高效,生育水平更加適度,人口結構進一步改善。優生優育、幼有所育服務水平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相適應,家庭發展能力明顯提高,人的全面發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