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統計數據,初步覈算,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823131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二季度同比增長7.9%,三季度同比增長4.9%。
梅新育對此表示,“經濟增速從二季度7.9%回落到三季度4.9%,儘管趨勢不意外,但三個百分點的降幅還是比較令人意外的。各方面的分析已經很多了,這裡就不再贅述,我個人比較看重兩個偶然因素:自然災害和電力緊張。” 儘管如此,但專家認為中國全年GDP增長有望達到8%以上。
他認為,“既然是偶然因素,那麼對第四季度的影響除了一些後續效應外,直接影響基本沒有。因此,對第四季度的GDP增長情況,我的預測是不可能會有第二季度與第三季度這樣大的差距,很可能與第三季度相當。中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8%,第四季度只要增長與第三季度相當,全年GDP增長就將達到8%以上。”
梅新育同時指出,實際上,中央政府的工具箱內還有大量的儲備工具,為了未來可能面臨的更大不確定性,金融和財政政策上更是採取了逆西方大水漫灌政策的措施,例如降槓桿、降低負債。還有一些原先準備的逆週期政府投資也呈現收縮狀態。所有這些說明中央對全局有著深刻的認識和信心,在經濟總體平穩的情況下,為長期健康發展謀局。
此外,專家強調,“不應該過分強調碳排放而犧牲經濟發展。只有發展了才能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技術能力,乃至相應的保護意識。一些地方關停小型水電站、限制發展火電的措施導致出現了8、9月份那樣的拉閘限電現象,這樣的措施過於簡單粗暴,有些可能沒有進行充分的論證,這樣的情形不應再次出現。”
據中國媒體此前報道,秋季以來,中國多地出現限電現象。截至9月末,限電、停產,已席捲了包括江蘇、浙江、山東、福建、廣西、雲南等在內的至少10余個省份。限電導致部分企業面臨停工停產的困境。媒體分析認為,用電量加大、煤價高位運行電煤緊缺、火電機組停機容量大、新能源發電電力偏小等是導致中國多地區出現用電供需緊張局面的主要原因。
另據中國應急管理部日前消息,前三季度,中國自然災害形勢複雜嚴峻,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多發,自然災害以洪澇、風雹、乾旱、颱風、地震和地質災害為主,低溫冷凍和雪災、沙塵暴、森林草原火災和海洋災害等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種自然災害共造成9494萬人次受災,792人死亡失蹤,526.2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5.7萬間房屋倒塌,175.1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058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864億元人民幣。